猪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传播,夏季高发,对猪繁殖性能影响显著。以下是具体防控与治疗措施:
一、核心防控措施
1. 疫苗免疫
◦ 免疫时间:每年3-4月蚊虫活动前完成免疫,确保蚊虫季猪群具备抗体。
◦ 免疫方案:后备母猪、公猪首次免疫后间隔2-3周加强1次,经产母猪和公猪每年春末免疫1次,使用乙脑灭活苗或弱毒苗,保护率可达80%以上。
2. 灭蚊防蚊关键
◦ 环境治理:清除猪场内外积水(如粪沟、低洼处),破坏蚊虫孳生地;定期清理杂草,保持猪舍周边干燥。
◦ 物理防护:猪舍安装纱窗、纱门,通风口加装防蚊网,减少蚊虫进入;傍晚至黎明蚊虫活跃时段,在舍外设置灭蚊灯。
◦ 化学灭蚊:每周对猪舍墙壁、角落喷洒溴氰菊酯等杀虫剂,蚊密度高时增加频次,同时避免药物直接接触猪群。
3. 生物安全管理
◦ 引种检疫:引入后备猪时需隔离观察4周以上,确认无携带病毒后方可混群。
◦ 污染物处理:流产胎儿、胎盘及分泌物需深埋(深度≥1米)或焚烧,污染场地用2%氢氧化钠溶液彻底消毒。
二、对症治疗方案
目前乙脑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发病后以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为主:
• 高热处理:对体温超过41℃的病猪,肌肉注射安乃近或氟尼辛葡甲胺,降低体温避免高热损伤中枢神经。
• 神经症状缓解:出现站立不稳、抽搐时,静脉注射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同时补充维生素B1、B12营养神经。
• 公猪睾丸炎:早期用冷敷减轻肿胀,后期热敷促进恢复,配合注射青霉素预防继发感染,避免睾丸萎缩影响繁殖功能。
• 母猪护理:流产母猪需加强营养,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黄芪多糖,促进机体恢复,待体况稳定后再配种。
通过疫苗免疫构建群体屏障,结合灭蚊措施切断传播链,辅以对症治疗,可显著降低乙脑发病率及损失。同时,养殖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感染。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