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猪场困惑:PSY(母猪年产仔数)明明做到了30+,为何还是亏?问题在于,PSY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政策上农业农村部已将“达重日龄”纳入核心育种场的考核,130kg日龄每缩短1天出栏,可节省6-9元饲料成本。只讲PSY“生的多”,却掩盖了“养得好”和“养得快”的成本黑洞。真正的利润杀手,是猪长到130公斤所需的天数。
为什么“达重日龄”才是关键?
1.省饲料是真金白银:猪提前1天达到130kg出栏,就能少喂2-3公斤饲料。按当前饲料价3元/kg计算,每头猪直接省下6-9元饲料成本!
2. 提效率是硬道理:日龄缩短,意味着栏舍周转更快。同样时间比别人多出栏猪更多,大幅提升资产利用率。
3. 政策指明新方向:农业农村部已将“达重日龄”纳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的核心考核指标,取代了单一追求PSY的老思路。
4. 抗周期的护城河:在猪价低迷期(如果猪价跌破14元/kg),成本控制能力决定生死。日龄短的企业,凭借更低的饲料消耗和更高的周转效率,生存能力远超对手。
怎么提高出栏速度,降低“达重日龄”?
不少猪场听到提高出栏速度,降料比,最多想到的是品种,饲料、管理和精准投喂,但饲料、品种,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如果不在掌控范围,又该如何做才能守住养猪利润?
猪只脏腑是发动机,饲料是汽油,管理是油门,发动机坏了,加再好的油也跑不动!
猪群没有健康的消化免疫系统,顶级饲料的转化效率会被疾病吞噬;
而脏腑健康的猪群,即使普通饲料也能创造利润。蓝耳病稳定的猪群,保育猪育肥阶段疾病耗能少,饲料转化增重效率最高。
提出栏速度、降低达重日龄、降料比:必须先解决脏腑问题,再优化饲料管理细节——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260kg体重利润= (猪价 - 成本) × 出栏速度。
PSY代表的“高产”已是过去式。在饲料成本高企、猪价波动剧烈的精准成本时代,“130kg日龄”代表的“快长”才是核心竞争力。谁能养得更快、成本更低,谁就能在下个猪周期中赢得红利。出栏速度,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手!
end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