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的典型生长曲线显示,其体重随年龄增长呈S型规律,不同阶段的增重速度存在明显差异。通常,肉牛在12月龄(即1岁)前增重较快,12月龄后,尤其是后期,增重速度会逐渐放缓。肉牛育肥的核心,就是抓住增重较快的阶段,通过科学饲喂实现快速出栏。
那么,这一阶段影响体重增长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出生重与断奶重,这两项指标主要由母牛决定;
出生重取决于母牛妊娠期的饲养水平:若孕期营养充足,胎儿发育良好,出生时体重较重,后期增重潜力也更大。断奶重则与母牛哺乳期的奶水质量相关:哺乳期营养充足的牛犊,断奶时体重更大,而前期的良好培育是后期体重增长的基础。
第二,饲料利用率;
肉牛对饲料的利用效率取决于前期发育状况,例如在骨架生长期,若骨架发育充分、瘤胃功能完善,饲料利用率会显著提高;反之,若前期发育不足,会影响后期采食量,进而导致育肥阶段增重困难,形成连锁反应。
此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
品种方面,国外引进品种与本地牛的杂交后代(如西门塔尔杂交牛)通常比本土黄牛增重更快。性别上,公牛增重速度最快,阉牛次之,母牛最慢。品种成熟度方面,虽有晚熟与早熟之分,但从全国养殖现状来看,西门塔尔杂交牛占比最高,且多为晚熟品种。
综上,结合生长曲线,在肉牛增重最快的阶段,需精准补充营养。
在S型生长曲线中,神经组织、骨骼、肌肉、脂肪等各部分的发育速率相互交错,动态调整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的供给,以满足该阶段的营养需求。
通过科学饲喂实现肉牛育肥的预期目标,最终提升养殖效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