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高温不断,不少养殖户跟我说:“牛刚运到家,几个就倒了,连诊断都来不及!”——热应激,真的是夏季养牛最大的“隐形杀手”。
其实只要掌握装车前、运输中、到家后三个关键环节,热应激造成的伤亡率可以大大降低。今天我就把自己实战中总结的“三步科学处理法”分享出来,确保牛到家稳、健康、少死亡。
第一步:调理——从源头避免应激
调理是整个热应激管理的基石。很多养殖户在买牛后迫不及待地将牛直接运走,这是极不科学的。尤其是当前气温动辄三十几度,如果不加调理,直接运输,牛只极易出现严重的热应激反应,继而引发肺炎、脱水甚至死亡。
科学的做法是,在购买牛后,必须让它们在原产地停留至少五天。这个过程的目的是让牛先适应新的环境,缓解因换地导致的不适,同时便于我们观察是否已有潜在疾病。如果这一关不过,后续运输风险增大,一旦出现感染,牛只在运输过程中将更加难以承受高温与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
还需注意的是,装车之前如果有牛只已经出现打喷嚏、咳嗽、鼻涕、精神萎靡等症状,一定不能装车。这部分牛只极易在运输途中发展为重症肺炎,不但危及自身生命,也可能影响整车牛只的健康。
第二步:装车与运输——选择最优时间和条件
运输环节可以说是热应激发生的高峰期,因此更需全方位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时间的选择。高温天气中,切忌在中午或下午最高温度期间装车。最佳装车时间是清晨或傍晚,能够有效减少热刺激。运输建议选择夜间走高速公路,夜间气温较低,路况良好,能大大降低牛只中暑和应激水平。
其次是运输条件的布置。首先要给运输车辆加装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避免车内温度剧烈上升;其次是要严格控制装车密度,不宜过于拥挤。合理的空间有利于牛调整体位、减少摩擦、降低体温积聚。
第三步:关键点是装车之前一定要让牛饮足水
这是身体调节体温的基础,有效水合状态可以提升牛只对高温的耐受能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