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对育肥牛来说是一大挑战!热应激不仅让牛儿吃得少、长得慢,还可能引发健康问题,直接导致牧场经济损失。研究表明,热应激可使育肥牛采食量下降10~40%,增重减少15~40%,免疫力也跟着“掉线”。
但别担心!通过科学的环境管理和营养调控,我们能有效缓解热应激,让育肥牛在酷暑中也能保持健康和高产!下面,就为大家奉上一份夏季育肥牛营养调控的“全攻略”。
一、热应激的“罪魁祸首”:了解育肥牛的舒适区
育肥牛的理想环境温度是5~18℃,但夏季牛舍温度常飙升至21℃以上,湿度达到20%时,热应激的“警报”就拉响了!牛儿会表现出体温升高、喘气加速、食欲下降等症状,增重效率更是直线下降。热应激不仅影响采食量(DMI),还导致代谢紊乱——葡萄糖被优先用于降温,而不是增重合成,直接拉低牧场收益。
应对策略:
环境降温:安装风扇和喷淋装置,增加空气流通,降低牛舍温度。
遮阳保护:在牛舍、放牧场和饲槽区设置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
饮水保障:水是育肥牛夏季的“救命稻草”,稍后详解!
二、水——夏季育肥牛的“生命线”
高温下,育肥牛通过呼吸散热和排汗流失大量水分,耗水量比平时增加50%!正常情况下,育肥牛每采食1公斤干物质需3公斤水,而热应激时,这一需求暴增至7公斤,夏季单头牛每天可消耗高达190公斤水!水量不足,牛儿会牺牲消化代谢用水来散热,影响健康和增重。
提升DMI的实用技巧:
饲槽区降温:在饲槽区加装风扇或喷淋,营造舒适采食环境。
优化TMR日粮:将TMR水分调至50~52%,防止挑食,稳定瘤胃发酵,减缓pH下降。
调整饲喂频率:将每日饲喂从两次增至三次,增加推料频次,刺激采食欲望。
优化饲喂时间:安排在清晨和傍晚温度较低时饲喂,避免消化产热高峰(饲喂后3~4小时)与高温时段重叠。建议三次饲喂比例为40:25:35。
清除变质饲料:夏季青黄贮易二次发酵,发现发热饲料要及时清理。
优质粗饲料:提供适口性好的粗料,减少热增耗,提升采食量。
三、精粗平衡:热应激下的“瘤胃保护伞”
热应激下,育肥牛会主动减少粗料摄入以降低热增耗,转而偏爱精料。这看似“聪明”,却容易引发酸中毒和蹄叶炎!粗料不足还会削弱反刍功能,降低唾液分泌,瘤胃缓冲能力变差,健康岌岌可危。
蛋白调控要点:
粗蛋白水平:日粮粗蛋白控制在17%,RUP(过瘤胃蛋白)达35~40%。
添加过瘤胃蛋氨酸:创盈牛育肥料的独特工艺能精准提供蛋白和氨基酸,优化营养吸收。
避免过量蛋白:减少瘤胃氨积累,降低代谢热。
四、矿物质:电解质的“平衡术”
高温下,育肥牛通过排汗和喘气损失大量钾和钠,电解质平衡被打破。研究显示,有遮荫的牛损失的钾比无遮荫少5倍!适当提高矿物质水平能显著提升DMI和增重。
矿物质推荐:
钾(K):1.5%,可提升DMI和增重3~9%。
钠(Na):0.45%。
镁(Mg):0.35%,注意高钾会抑制镁吸收,需适当提高镁水平。
氯(Cl):控制在0.35%以下。
微量元素:铜、锌、硒对免疫系统至关重要,需确保纽洋乐预混料按实际DMI调整添加量。
五、总结:科学管理,牧场盈利
夏季热应激是育肥牛生产的“大敌”,但通过科学的环境管理和营养调控,我们完全可以让牛儿“清凉一夏”,保持高效增重!从饮水保障到精粗平衡,从脂肪补充到矿物质调控,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创盈牛育肥料和纽洋乐预混料的精准搭配,能为牧场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牛群健康和牧场盈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