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HPS)致病机理

     在临床实践中,很多养户发现猪群突然出现急性死亡或严重的关节肿胀、跛行、咳喘症状,却难以快速定位病因。其实,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常被忽视的病原——副猪嗜血杆菌(HPS)。

一、认识真实的副猪嗜血杆菌       HPSHaemophilus parasuis)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正常情况下无明显临床表现,但在猪群免疫功能降低时(如断奶期、天气剧变、转群应激后),很容易爆发感染,造成严重损失。

二、HPS在猪场爆发的真实诱因

蓝耳病(PRRS)或圆环病毒(PCV2)感染,明显抑制猪只免疫系统;

猪舍温湿度管理不当,特别是高密度饲养或通风不佳;

断奶应激和转群操作不规范,造成严重应激反应;

长期使用抗生素不合理,导致HPS耐药株出现。

三、HPS在猪场爆发的真实诱因

急性死亡: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解剖后可见胸腔积液和浆膜炎。

明显关节炎:跛行、关节肿大,病程长难治愈。

呼吸系统症状:剧烈咳嗽、呼吸急促甚至喘气,严重的肺部病变。

神经系统症状:摇头、抽搐、无法站立,提示脑膜炎病变

四、猪场实操防控策略

精准疫苗免疫

在仔猪断奶前接种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尤其是HPS易感血清型(45型)的疫苗,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抗生素联合预防用药方案

断奶和转群前后合理使用氟苯尼考、头孢噻呋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连用3-5天,防止急性感染爆发。

优化环境管理措施

猪舍温度控制在18-24℃,湿度控制在50-70%,每日通风次数不少于3次。

定期消毒,推荐使用复合季铵盐类或戊二醛消毒液,每周至少1次,断奶前后加强消毒频率。

降低应激,提升猪群整体抵抗力

转群时保持安静,避免剧烈驱赶。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硒、维生素C,减少应激反应。

精准诊断与监测

定期采集鼻拭子、血样等监测HPS病原载量,提前预判感染风险。

出现疑似病例,立即进行PCR或细菌培养确诊,以便快速精准干预。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