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舍是仔猪断奶后的关键生长环境,消毒不彻底易导致腹泻(如大肠杆菌)、呼吸道病(如支原体)、寄生虫感染等问题。以下是高效、可操作的消毒流程,涵盖空栏消毒和带猪消毒两种场景。
一、消毒前的准备工作
1. 彻底清洗(比消毒更重要!)步骤:
清空栏舍:移走所有仔猪、饲料、垫料等。
2. 高压冲洗:
使用 ≥80℃热水+高压清洗机,重点冲洗:
地面、漏粪板(粪便残留最多)
料槽、饮水器(生物膜易滋生细菌)
墙角、通风口(灰尘和病原积聚区)
3. 干燥:
冲洗后通风晾干24小时(潮湿会降低消毒剂效果)。
注意:若存在非洲猪瘟(ASF)风险,需先喷洒2%烧碱浸泡1小时再冲洗。
二、空栏消毒(批次间彻底消毒)
1. 消毒剂选择(轮换使用,避免耐药性)
消毒剂 推荐浓度 针对病原 注意事项
火碱 2%~3% 病毒(ASFV、PEDV)、细菌 腐蚀性强,消毒后需清水冲洗
过硫酸氢钾 1:200 非瘟、圆环病毒、细菌 安全、可带畜消毒
戊二醛 1:500 细菌、真菌、部分病毒 与季铵盐复配效果更佳
碘制剂 1:300 链球菌、葡萄球菌 对病毒效果较弱
2. 消毒操作流程
1. 地面和墙壁:用 2%火碱喷洒,保持湿润30分钟后冲洗。
2. 设备(料槽、饮水器):浸泡于过硫酸氢钾(1:200)中30分钟。
3. 熏蒸消毒(可选):甲醛(40ml/m³)+ 高锰酸钾(20g/m³)密闭熏蒸24小时(针对病毒高发场)。
4. 干燥+空置:消毒后通风干燥,空栏≥5天再进猪。
三、带猪消毒(日常维护)
适用场景:保育舍内有仔猪,但需控制疾病传播(如发生腹泻或呼吸道病)。
1. 消毒剂选择
过硫酸氢钾(1:500):安全、无刺激性,可喷雾消毒。
聚维酮碘(1:500):温和,适合每周常规消毒。
2. 操作要点
频率:每周1~2次(疫情高发期可增至3次)。
方法:
使用雾化喷雾机,喷头向上形成雾滴悬浮(避免直接喷仔猪)。重点喷洒地面、栏杆、料槽。
注意事项:
消毒前清理粪便,避免有机物影响效果。
关闭通风系统30分钟,确保消毒剂停留时间。
四、特殊病原的针对性消毒
病原 推荐消毒剂 处理方法
非洲猪瘟病毒 2%火碱、过硫酸氢钾 先烧碱浸泡,再冲洗+熏蒸
PEDV(腹泻病毒) 1:200 过硫酸氢钾 每天带猪喷雾,连续7天
圆环病毒 戊二醛+季铵盐 空栏消毒+熏蒸
疥螨(寄生虫) 双甲脒(0.05%) 喷洒地面、墙壁
五、消毒效果评估
1. ATP生物荧光检测(快速评估清洁度):
合格标准:RLU值<200(超标的区域需重新清洗消毒)。
2. 细菌培养试验(专业检测):
采样地面、料槽,送实验室检测细菌总数(应 <1000 CFU/cm²)。
六、常见错误与改进
错误1:只消毒不冲洗 → 有机物残留使消毒剂失效。
改进:严格执行 清洗→干燥→消毒 流程。
错误2:长期单一消毒剂→ 病原产生耐药性。
改进:每批次轮换 2~3种消毒剂(如火碱→过硫酸氢钾→戊二醛)。
错误3:带猪消毒时喷水量过大导致栏舍潮湿,诱发腹泻。
改进:使用 雾化设备,控制喷水量(100~200ml/m²)。
七、总结:保育舍消毒黄金法则
1. 清洗比消毒更重要——没有彻底清洗,消毒就是浪费!
2.空栏消毒要狠——火碱+熏蒸杀灭顽固病原。
3. 带猪消毒要稳——选择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如过硫酸氢钾)。
4. 监测消毒效果——避免“假消毒”。
通过科学消毒,可降低仔猪腹泻率30%以上,显著提高保育成活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