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肉牛生产体系为分段式,一般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育犊母牛阶段

2.育前牛/架子牛阶段

   3.肥育阶段。

一、肉牛阶段饲养流程

1.犊牛阶段

肉用犊牛一直跟随母牛直至5~9月龄断奶,断奶时体重可达175~300kg。数据显示出生的所有犊牛平均断奶日龄为207d,平均断奶体重为240kg。犊牛断奶后,约有50%的养殖企业会通过私下交易或拍卖的方式出售犊牛,还有约50%养殖企业会把犊牛留在农场或牧场进行断奶预处理程序饲养或育前、架子牛饲养,这其中超过80%的犊牛会在断奶后60天内出售。这些经历断奶预处理程序饲养的犊牛随后要接受疫苗接种、驱虫、阉割、去角处理,并且接受饲槽采食和饮水槽饮水的训练。

当发生干旱时,通常建议对犊牛实施早期断奶,以延长母牛群采食饲草的时间,减少母牛用于泌乳哺育犊牛的营养需要,并改善母牛在妊娠期营养需要量较低时的体况。据估计,当给犊牛实施早期断奶时,母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将会降低25%。当考虑犊牛踩踏造成的牧草损失量及犊牛放牧对牧草的消耗量时,预期草地上牧草的消失量可减少30%以上;换言之,当犊牛实施早期断奶后,草地上可利用牧草量将会提高30%以上。该观点已经被佛罗里达州的一项科学试验所证实。研究发现,当给初产母牛所产犊牛实施早期断奶时,母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比正常断奶母牛降低36.6%(DM;5.7kg vs. 9.0kg)。

第二项研究结果表明,当犊牛实施早期断奶时,母牛的饲养密度提高25%。早期断奶犊牛的饲料转化效率较高,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改善其胴体品质。

2.架子牛阶段

青年母牛和公犊牛一旦被确定为后备牛,从断奶到第一个繁殖期开始的时间内,通常会使用高粗料日粮饲料,以促进骨骼发育和瘦肉组织的增长,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脂肪沉积。由于牧草种类、品种、成熟期及环境条件的不同,导致不同来源的牧草在可利用养分的组成方面差异极大。因此,后备牛饲喂以粗饲料为基础的日粮通常需要添加其他饲料来提供额外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用以满足其从断奶到第一个配种期开始期间 0.45~0.9kg日增重的营养需要,从而实现其在13~15月龄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55%~65%。从繁殖性能方面看,该目标体重是后备牛正常发情和获得最佳繁殖率的关键。后备母牛继续饲喂高粗料日粮,使其在第一个产犊期(22~24月龄)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80%左右,而到4~5岁时达到成年体重。

3.育肥阶段

北美大规模围栏肥育牛场进行牛群管理的基本程序:架子牛或育前牛在进入围栏肥育场的第一个14~28d里,通常要饲喂进场料,通过采食几种能量浓度递增的进场料,使瘤胃适应不断提升的饲粮能量水平。最终的肥育饲粮中精饲料水平(DM基础)通常要达到80%~90%,其中精饲料主要由谷物及其副产品,以及其他高能量、蛋白饲料组成,平均提供1.50Mcal/kg 的增重净能(NEg)(范围是1.37~1.70Mcal/kg;一般为1.54Mcal/kg,粗蛋白水平 13.3%(一般为13.5%),1%尿素(一般为1.2%),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

肉牛在围栏肥育场120~240d饲养周期内,通常日增重1.2~1.8kg,其饲料转化效率为5~7kg(DM 基础)的全混合日粮获得1kg增重。

二、饲料原料选择

大型围栏肥育场目前所应用的典型肥育牛饲粮(DM基础)组成大约是:55%谷物(主要是玉米),30%副产物(主要是谷物副产物),10%粗饲料(主要是玉米青贮和苜蓿干草),以及5%其他营养来源(主要有尿素、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

1.能量饲料选择

玉米是所有营养顾问们应用的首选谷物,其次是小麦、高粱和大麦。

最常用的谷物加工方法是蒸汽压片处理,其次是干碾压,以及高湿收获并储存的谷物。还有工业副产物的利用,例如,玉米谷物酒精糟、高粱谷物酒精糟和小麦谷物酒精糟,以及玉米蛋白粉、生物燃料副产品(大豆皮、甘油等)、食品加工副产物(柑橘渣、甜菜叶、甜菜渣及面包房下脚料、蔬菜废料等),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以谷物为基础的饲粮结构,其比例占到了近年来肥育牛饲粮的5%~50%(DM基础),营养顾问们推荐应用的主要副产物是来自酒精生产和粮食加工的副产品(如干湿谷物酒精糟、玉米喷浆蛋白饲料和小麦次粉),平均占16.5%(一般为20%)。

2.蛋白饲料选择

蛋白原料要来自谷物加工副产物,其次是大豆粕、棉籽粕、油菜籽粕和葵花籽粕。

3.粗饲料选择

美国大型围栏肥育场把玉米青贮作为主要粗饲料,其次是苜蓿干草,以及其他几种粗饲料资源(棉籽壳、棉桃壳、苏丹草等)。粗饲料在夏季饲粮中平均占8.3%,在冬季饲粮中则占9%(一般分别为9%和10%)。

三、各阶段增重

这三个阶段的饲养跨越多个生态环境,包括土壤类型、地形、气温、降水量、生长季长短及海拔高度等多个方面的变化。肉牛能够适应那些非反刍动物所不能适应的各种复杂环境。这些不同的生产阶段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含社会责任、环境管理和经济可持续性的生产体系。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