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出生重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成活率、饲料效率等均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一、 出生重与存活率的关系
1、低出生重仔猪(<1.0kg):
死亡率高:因体温调节能力差、活力不足,易被压死或饿死,断奶前死亡率可达20-30%。
弱仔风险大:初乳摄入量少(竞争乳头能力弱),导致免疫力低下,易发病(如腹泻)。
2、正常出生重仔猪(1.2-1.5kg):
- 存活率较高(断奶前死亡率通常<10%),体质健壮,能有效获取初乳。
3、高出生重仔猪(>1.8kg):
- 存活率最高,但需注意分娩难度(可能增加母猪产道损伤风险)。
二、 出生重与生长速度
1、短期影响(哺乳期):
- 低出生重仔猪增重慢,断奶体重显著低于正常仔猪(可能相差2-3kg)。
- 高出生重仔猪哺乳期生长优势明显,断奶体重更大。
2、长期影响(育肥期):
正相关关系:出生重每增加100g,育肥期出栏时间可能缩短3-5天。
- 低出生重仔猪即使存活,后期也可能出现“补偿生长”不完全的情况,导致料肉比(FCR)偏高。
三、. 出生重与器官发育**
1、关键器官发育滞后:
- 低出生重仔猪的小肠绒毛高度、肝脏和肌肉细胞数量较少,影响营养吸收和蛋白质合成。
2、免疫功能差异:
- 低出生重仔猪的免疫器官(如脾脏、胸腺)发育较差,抗体水平低,易感染疾病。
四. 出生重与经济效益
1、直接成本:
- 低出生重仔猪需额外护理(如人工补奶、保温),增加人力与饲料成本。
2、间接损失:
- 群体均匀度差,影响批次化管理效率;出栏时间延长增加养殖周期成本。
五、. 影响出生重的关键因素
1. 母猪营养:
- 妊娠后期(70-114天)能量和蛋白质不足会导致胎儿发育受限。
- 补充功能性氨基酸(如精氨酸、亮氨酸)可促进胎盘营养转运。
2. 品种与胎次:
- 初产母猪、高龄母猪产仔出生重通常较低。
3. 窝产仔数:
- 窝产仔数过多(>14头)时,个体出生重往往下降。
4. 疾病与应激:
- 妊娠期母猪感染PRRSV、圆环病毒等会抑制胎儿生长。
六. 改善措施*
1、妊娠期管理:
- 分阶段精准饲喂,妊娠后期增加能量和蛋白(如添加鱼粉、脂肪)。
- 补充叶酸(5-10mg/天)和维生素E,促进胎盘发育。
2、减少窝产仔数差异:
- 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如深部输精)或品种选育平衡窝均仔数与出生重。
3、产后护理:
- 对低出生重仔猪单独补饲初乳(≥200g/头)或代乳粉。
- 使用保温箱(32-35℃)减少能量损耗。
出生重是仔猪终生生产性能的“起跑线”。**1.2-1.5kg**为理想出生重范围,过低(<1.0kg)会显著增加死淘率和料肉比,过高(>1.8kg)可能增加难产风险。通过优化母猪妊娠营养、管理窝产仔数和加强弱仔护理,可有效提升群体均匀度和经济效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