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引发疾病的多样性
一、猪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猪群易受其感染。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发展,猪链球菌引发的疾病愈发凸显,严重影响猪只健康与养殖效益。了解其引发疾病的种类,对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二、猪链球菌引发的疾病类型
. 猪链球菌病之败血症型
此型最为常见且发病急骤。猪感染后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1℃ - 43℃,稽留热。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废绝,眼结膜潮红,流泪,鼻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颈部、耳、四肢下端及腹下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指压不褪色。病程短,急性病例常于1 - 3天内死亡,病死率高。血液中大量繁殖的猪链球菌随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发全身感染,导致各器官功能障碍。
2. 脑膜炎型
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病猪体温升高,可达40℃ - 42℃。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初期兴奋,转圈,共济失调,随后出现后躯麻痹,侧卧,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甚至昏迷。病原菌通过血液循环突破血脑屏障,在脑膜及脑组织中大量繁殖,引发炎症,损伤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功能紊乱。
3. 关节炎型
可由前两型转化而来,也可单独发生。病猪关节肿胀、疼痛,跛行,严重时不能站立。常见于腕关节、跗关节等。猪链球菌在关节滑膜、关节囊等部位繁殖,引起炎症,导致关节腔积液、关节软骨破坏,影响关节正常功能。
4. 淋巴结脓肿型
主要侵害颌下、咽部、颈部等部位的淋巴结。初期淋巴结肿胀、疼痛,逐渐形成脓肿。脓肿成熟后,皮肤破溃,流出脓汁。病程较长,但一般不引起猪只死亡,不过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该型是猪链球菌在局部淋巴结内大量繁殖,引发化脓性炎症的结果。
5. 心内膜炎型
相对少见,但危害严重。猪感染后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运动后加剧。听诊可发现心脏杂音。猪链球菌感染心脏内膜,形成赘生物,影响心脏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心功能不全,最终可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三、
猪链球菌可引发多种疾病,各型疾病症状、发病机制及对猪只的影响各有特点。败血症型发病急、病死率高;脑膜炎型以神经症状为主;关节炎型影响猪的运动;淋巴结脓肿型虽致死率低但影响生长;心内膜炎型危害严重。在养猪生产中,应加强对猪链球菌的监测,优化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科学免疫接种,综合防控猪链球菌引发的各类疾病,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未来,还需深入研究猪链球菌致病机制,开发更有效的防控技术和产品,降低其对养猪业的威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