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肥过程中,牧场和养殖户常常面临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肉牛的争斗和爬跨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影响牛只的健康和生长性能,还会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那么,肉牛为什么会频繁争斗和爬跨?这些行为对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有哪些具体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肉牛争斗和爬跨行为的原因机理
1.生理因素:激素与性成熟的驱动
在肉牛育肥的快速生长期,牛只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未去势的公牛,睾酮分泌量增加。睾酮不仅促进肌肉生长,还会增强牛只的攻击性和性行为。因此,这一阶段的牛只更容易表现出争斗和爬跨行为。
此外,育肥期牛只通常接近性成熟,性冲动增强。即使在没有发情母牛的情况下,公牛或阉牛之间也会出现爬跨行为,这是其自然行为的表现。
2.社会行为:群体等级与资源竞争
牛只是群居动物,具有明显的社会等级结构。在育肥期,牛只会通过争斗来确定群体中的地位,这种行为在混群或新群体形成时尤为明显。
同时,饲料、饮水空间和休息区域的竞争也会加剧牛只之间的争斗行为。研究表明,密度过高的饲养环境会显著增加争斗频率,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牛只更容易因争夺资源而发生冲突。
3.环境因素:饲养密度与环境单调
高密度饲养是导致争斗和爬跨行为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每头牛的饲养面积低于3平方米时,牛只的活动空间受到限制,个体之间的接触频率增加,从而引发更多的争斗和爬跨行为。
此外单调饲养环境会使牛只感到无聊,从而通过争斗和爬跨行为来释放精力。单调的环境不仅影响牛只的行为表现,还会降低其福利水平。
二、争斗和爬跨行为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1.能量消耗增加,日增重下降
争斗和爬跨行为属于高强度活动,会显著增加牛只的能量消耗。研究表明,每头牛每天因争斗消耗的能量可达维持需要的15%-20%。这些能量本可用于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但由于行为消耗,导致日增重下降。
2.采食时间减少,饲料转化率降低
争斗行为会干扰牛只的正常采食,导致采食时间减少。此外,频繁的爬跨行为会使牛只处于紧张状态,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进一步降低饲料转化率。
3.受伤和应激导致生长受阻
频繁的争斗行为会增加牛只受伤的风险,如皮肤擦伤、肌肉拉伤甚至骨折。受伤不仅影响牛只的生长性能,还会引发疼痛和应激反应,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长期应激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
三、争斗和爬跨行为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1.饲料浪费增加
争斗行为会导致饲料槽中的饲料洒落,同时高密度饲养环境会加剧饲料的踩踏和污染,争还会减少牛只的采食时间,增加饲料浪费。据统计,因争斗导致的饲料浪费比例可达10%-15%,这对养殖场的成本控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出栏时间延长
由于日增重下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牛只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出栏体重,增加了饲料、人工和其他养殖成本。出栏时间的延长不仅影响资金周转,还会增加养殖场的运营压力。
3.兽医成本增加
频繁的争斗行为会增加牛只受伤的概率,导致兽医成本显著上升。此外,受伤牛只的生长性能下降或以淘汰牛处理,进一步影响养殖效益。
四、如何减少争斗和爬跨行为?
1.优化饲养密度
确保每头牛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建议每头牛的饲养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通过降低饲养密度,可以减少牛只之间的接触频率,从而减少争斗行为的发生。
2.去势处理
对于未去势的公牛,去势可以显著降低睾酮水平,减少争斗和爬跨行为。去势处理不仅能改善牛只的行为表现,还能提高肉质和饲料转化率。
3.合理分群
根据牛只的体型体重、年龄和性格进行分群,避免体型差异过大的牛只混群。合理的分群管理可以减少资源竞争,降低争斗行为的发生率。
4.改善饲料管理
确保饲料和饮水充足,减少资源竞争引发的争斗行为。通过增加饲喂次数和优化饲喂方式,可以提高牛只的采食效率,减少因采食时间不足导致的行为问题。
4.添加剂使用(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通过与GABA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在肉牛育肥期添加γ-氨基丁酸与维生素、酵母等混合添加剂,协同增效,可以很好的降低动物的攻击性和争斗行为,特别是在运输或转群等阶段添加。
五、结语
肉牛在育肥期的争斗和爬跨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生理、社会行为和环境因素。这些行为不仅影响牛只的生长性能,还会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如优化饲养密度、去势处理和使用添加剂,可以有效减少争斗和爬跨行为的发生,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
作为牧场和养殖户,了解这些行为的原因和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是实现高效养殖的关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