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病是奶牛场三大疾病 代 谢 病乳 房 炎 和 蹄 病)之一[1],直接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一例跛行牛按奶损失治疗和增加空怀天数等计算可直接造成经济损失约2500~2600按照奶牛步态评分统计部分规模化奶牛场蹄病发病率达30%以上由此可见蹄病给奶牛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蹄疣在奶牛场中发病最为普遍已被列入奶牛场最主要的五大蹄病之一蹄疣早期很难发现患牛没有痛感急性溃疡阶段患牛痛感强烈往往出现跛行奶牛不愿起立严重影响其采食产奶量大幅度下降奶牛场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治疗蹄疣患牛其淘汰率大幅度提高现对奶牛蹄疣的概念症状病因防控及治疗进行简述以便奶业生产者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奶牛蹄疣提高奶牛生产效益

概念

蹄疣也叫疣性皮炎一般认为是由密螺旋体引起的真皮乳头层的慢性增生性炎症[2],是一种高接触性的传染性蹄

趾间隙的背侧或掌侧皮肤受到病毒侵害长出草莓状或菜花状的真性纤维乳头状瘤[3]。简而言之病变部位经常发生在悬蹄和两蹄踵及两趾间的三角区初期症状不明显严重时多肢患病奶牛严重跛行生产性能急剧下降患牛蹄底过度角质化容易溃脱溃疡出血造成牛蹄深部组织的继发感染

病因

奶牛场的卫生条件消毒措施和蹄浴方案均与牛群蹄疣的发生密切相关。Gomez等用密螺旋体培养液注射牛蹄踵构建了蹄疣病理模型[3],其他研究也表明了密螺旋体是该病的主要病原[4-5]。螺旋菌群可与坏死梭杆菌真菌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并存并广泛存在于各种环境中被污染的土壤和粪浆为主要传播媒介阴暗潮湿的环境促进细菌滋生尤其在缺氧潮湿的牛舍中蹄疣病极容易大规模发生流行因此运动场泥泞牛舍阴暗潮湿粪污清理不及时均可促使蹄疣的发生奶牛采食通道不及时刮粪使牛蹄经常浸泡在粪尿中造成角质软化粪污滞留在趾间易发酵并产生有害物质侵害趾间皮肤致使趾间真皮受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会增加防控不及时蹄背侧和趾间隙皮肤易发生疣性增生蹄的角质层也会被侵蚀激发趾间皮炎的发生患牛疼痛感强烈不愿站立跛行严重

发病阶段划分

蹄疣的发病阶段可按 Dpfer(1997)描述的趾间皮炎进行划分为五个阶段M1、M2、M3、M4M4.1。M1亚临床阶段患牛没有明显症状及痛感不易发现此时对患牛进行检查其发病部位趾间间隙和蹄背侧皮肤出现局部表皮损伤呈现红至灰色病变直径不足2cm。M2阶段可分为急性临床阶段和增殖阶段发病部位出现溃疡呈现亮红色或红至灰色肉芽病变部位直径大于2cm,此时患牛痛感明显出现跛行;M2急性临床阶段未进行妥善治疗将继续发展为 M2增殖阶段。M3为治愈阶段即抗生素局部治疗 M2病变的结果病变部位皮肤表面变得坚硬出现结痂。M4为慢性阶段此阶段可出现多毛性蹄疣在牛场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会向 M4.1发展病变部位表皮增厚角质化过度肉眼可观察到丝状鳞状或肿块增生

症状

蹄疣病变90%~95%发生于后肢患病率可达50%以上发病部位主要在趾间隙背侧和后侧皮肤蹄疣M1阶段症状不明显,M2增殖阶段临床症状较明显发病部位出现菜花样或草莓样突起增殖部位有血清样渗出物往往伴随恶臭气味部分患牛增殖部位四周被毛蓬乱干长[6]。奶牛肢蹄真皮层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增殖处易受摩擦和碰撞容易造成患处表皮角化层脱落出血触诊患蹄痛感明显患牛临床表现出跛行患蹄负重不实不能着地站立困难并且时间短经常趴卧精神不振食欲较差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均下降有的牛伴随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病情严重牛趴卧不起激发全身症状食欲颓废身体消瘦最终淘汰或心力衰竭而死

治疗

有效的蹄浴可以控制患牛蹄疣 M1的病情并且可以有效控制相互传染蹄浴药品可以选择福尔马林硫酸铜硫酸锌等选择福尔马林作为蹄浴剂福尔马林浓度控制在4%为宜但需注意当环境温度低于13℃福尔马林蹄浴不起作用硫酸铜作为蹄浴剂其浓度要控制在5%,使用5h之前用热水将硫酸铜充分溶解硫酸锌浓度为10%~20%,但硫酸锌不易溶解蹄疣 M2急性临床阶段此阶段利用抗生素治疗患处的最好时期抗生素可以选择土霉素[7],当患牛病情发展到 M2增殖阶段利用抗生素治疗已无效果

蹄疣初期阶段患处出现红肿可将患处皮毛刮净喷洒消炎药物如蹄泰病变部位腐蚀不是很深目前各大牛场兽医通常做法是将患处皮毛及腐蚀的烂肉刮净用高锰酸钾进行着蚀。M2增殖阶段出现草莓状或菜花状增生需进行手术治疗将患处周围的毛剪净污物用清水冲洗用肥皂水或1%新洁尔灭清洗消毒擦干蹄部将增生组织切除刮净腐肉注意观察是否有夹层整理新鲜创面0.9%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将硫酸铜和氧化锌(1∶1)预先配好的药剂涂抹新鲜创面后进行包扎术后将患牛放入清洁干燥的圈舍,5~7天解开绷带进行换药一般换药次可治愈

预防

牛场的蹄疣防控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运动场和圈舍的清洁卫生坚持蹄浴坚持步态评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6.1 牛舍环境卫生

牛舍应保持通风干燥清洁卫生及时清除采食通道的异物如尖锐石子和铁屑铁丝螺丝和焊条头刮粪板清理排粪通道以奶牛站立时粪浆不没过蹄踵为原则设定刮粪次数通常设定4~6牛舍需经常消毒不留死角每周至少对牛舍进行次全面消毒依据卧床和颈夹设定养殖密度养殖密度不宜过大

6.2 运动场的环境卫生

运动场应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和排水性一般设计为山坡型即中间高四周低利于污水和雨水的排出及时清理运动场粪污防止牛粪在运动场堆积定期清理运动场异物主要是尖锐的石子运动场定期进行消毒每周至少

6.3 蹄浴

蹄浴是快捷简单和有效预防蹄病的措施同样对蹄疣也有效可以有效控制蹄疣 M1的发展蹄浴池一般设定在挤奶回牛通道其位置方便牛连续走动不滞留蹄浴池长度为3~4m 为 宜宽 为 90cm,深 为 15cm,过短蹄浴效果不好蹄浴池内蹄浴液更换频率依据牛蹄清洁度而定牛蹄较脏每200头更换牛蹄较干净可300~500头更换蹄浴次数以牛场患牛数量而定以预防目的为主的牛场每周可进行2~3次蹄浴牛场患牛较多可增至每天

6.4 步态评分及蹄保健

蹄病的治疗原则是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步态评分是有效揭发牛蹄病的方法之一目前步态评分主要采用分制 和分制分制为例每月应对牛群进行次步态评分后备转入泌乳牛群前周应进行次步态评分评分分以下牛交由专业兽医进行检查和治疗患病牛因疼痛活动量相对较少装有计步器的牛场可根据计步器测定奶牛活动量[8]来揭发蹄病牛修蹄是有效蹄保健措施之一每年春秋两季对牛群进行功能性修蹄

可以大幅度减少蹄病发生奶牛预停奶时进行修蹄可以减少下个泌乳早期奶牛蹄病的发生从营养方面进行蹄保

健主要是保持奶牛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营养需要日粮中添加有机锌可以提高蹄底及蹄壳硬度进而减少蹄病发生

小结

各大牛场均有蹄病的发生导致患牛生产性能下降蹄病已列为各大牛场重点防范对象牛场环境卫生饲养管理规范消毒制度严格和日粮营养均衡可以有效减少蹄病发生蹄疣是奶牛场主要蹄病之一并且还具有传染性坚持蹄浴和定期消毒是有效控制该病的措施奶牛一旦感染密螺旋体菌将伴随终身目前还未发现针对该菌的有效药物及有效防治的疫苗因此该菌的作用机理及有效防范措施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免责申明:本服务平台资料来源于网络收集,以供给大家学习、交流为目的,请诸位在阅读后,尽快删除,尊重资料原作者,支持正版。若所列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立刻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