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以来,生猪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度调整的阵痛期:生猪价格持续下行,上市猪企盈利水平普遍下滑,甚至陷入阶段性亏损,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负债高企的双重压力。

猪价走低原因


10月猪肉价格跌至新低后触底反弹。从成本端来看,10月养殖企业上旬出栏积极性较高,市场猪源供应充足,下旬多数企业出栏节奏放缓。


从需求端来看,国庆中秋假期结束后终端需求下降幅度较大,屠宰量下降显著。随着近期腌腊和灌香肠等小部分开展,猪肉成交量增加,综合供需来看,猪肉价格触底后出现反弹,但由于前期下滑幅度较大,月均价环比下跌显著。


对于现在猪价走低的现象,行业专家表示表示,9月和10月份的消费市场表现不及预期;而在供给端,8月、9月因为踏空行情存在生猪恐慌出栏,叠加压栏大猪,导致短期供给快速增加。


当前猪价之下,养猪成本在10元/公斤到11元/公斤的企业还能保持盈利,成本在13元/公斤以上的企业已经开始亏损。不过,随着最近猪价回暖,后期也很难再创新低。从需求端来看,今年气候转冷时间较早,11月下旬开始南方腌制腊肉等需求启动。前两个月恐慌出栏提前释放了供给压力,加上二次育肥现象减少,年底会迎来需求高峰以及供给放缓的节点。长远来看,要达成生猪供给与需求平衡,仍需要市场和政策合力,降低能繁母猪存栏量。


能繁母猪配种到商品猪出栏通常需要10个月,现在的猪价由10个月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这意味着现在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了10个月之后的猪价。


2019年9月,全国能繁母猪处于1898万头历史低位,随即引发超级上涨周期。到了2021年6月,能繁母猪处于高位4594万头。从2020年11月至今,能繁母猪存栏量再未跌下4000万头。


10月出栏量大增的同时销售均价走低


10月生猪价格的震荡下行,令行业出栏数据成为资本市场的关切焦点。11月5日晚,牧原、温氏等上市猪企作为行业风向标,率先发布10月产销数据,为市场研判四季度行业走势提供了重要依据。



牧原股份10月商品猪销售情况


牧原股份10月销售商品猪707.6万头,同比增长13.17%。而在9月,该公司销售商品猪557.3万头。


温氏股份10月肉猪销量为389.28万头,去年同期销量为267.2万头。值得一提的是,温氏股份10月肉猪销量也是最近一年以来的月最高销量。


温氏股份有关人士表示,10月肉猪销量增长是因为调整了披露口径,2025年后为生猪(毛猪、鲜品和仔猪),2025年前为肉猪(毛猪和鲜品)口径,没有仔猪数据。对应期间能繁母猪数量和生产性能提升,导致对应期间投苗数量增加。


牧原股份有关人士表示,由于生猪出栏降体重等要求,导致生猪出栏量增多。


10月也是猪价较为低迷的时期,上述猪企10月销售简报也印证了这一数据,牧原股份的销售价是11.55元/公斤,同比下跌32.73%;温氏股份是11.57元/公斤,为一年以来的新低。


价格走低,出栏增长,头部猪企10月的销售收入环比微增,温氏股份环比增长1.47%。


减出栏、降体重头部猪企积极行动


三季度以来,生猪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度调整的阵痛期。日前,在广东新兴举行的2025年生猪产业发展大会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头部企业的代表认为,面对当前行业“内卷”加剧的严峻挑战,亟须通过产能调控与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走出困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片

多家头部企业已在产能调控方面付诸行动。


温氏最近已在全国关停了七个猪场。“调减产能不是针对某一类主体,而是行业共同责任,只有形成行业自律,调控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广西扬翔股份常务副总裁张从林表示,持续的经营亏损,会让生猪产能自然而然就减下去。“我们正在积极行动,今年的出栏目标是565万头,到明年会降到530万头。”


牧原股份的产能调控措施更为细化且成效显著。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从多方面着手调减产能:一是调减能繁母猪存栏。9月底母猪已经调减至330.5万头,比最高的时候减少31.6万头,相当于减少900万头肥猪供给,提前3个月完成调减目标;二是下调肥猪出栏体重。6月至8月降体重提前销售,8月底均重已经降至120公斤以内,9月全月维持在120公斤左右,较高点130公斤下降10公斤,日均出栏环比减少18%;三是自6月起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肥猪。


“我们将继续带头压减生猪产能,缓解当前产能阶段性偏高问题,防止生猪生产和价格大起大落,做好猪肉这一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北农集团资深副总裁吴文表示,须适度控制产业发展速度,避免行情大起大落。从当前到明年,正是调整生猪种群结构、优化产品的最佳时机。“此阶段成本相对较低,而更换优质品种后,生猪生产性能将大幅提升,效益成本比会明显下降,待后年行情好转时,仍能实现可观盈利。”他说。

图片

【版权声明】来源:养猪网平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