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刚过,生猪市场悄然变盘!截至11月8日,全国猪价上演“冰火两重天”:北方山东、河南等地强势反弹0.1-0.3元/公斤,南方两广却深陷“5元区”。养殖户一边咬牙扛价,一边紧盯腌腊季——这波反弹是行情拐点还是昙花一现?
北稳南弱,小幅回升
本周生猪价格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11月初猪价延续下跌趋势,标猪报价一度跌至11.84元/公斤,再次跌破12元/公斤大关。 从11月7日开始,市场出现企稳迹象。据中国养猪网数据,全国外三元均价为11.97元/公斤,较昨日上涨0.07元/公斤。北方地区如河南、山东等地散养户挺价意愿增强,报价出现小幅上涨。而南方地区集团猪企出栏积极性较高,猪源供应压力较大,价格仍承压。
近期猪价小幅回升,主要受季节性需求改善与市场情绪推动。一方面,立冬后气温降低,居民饮食偏向滋补,肉类需求增加,带动部分屠宰场开工率提升,为猪价提供了需求支撑。另一方面,南方腌腊季临近,市场对中大猪价格预期乐观,部分二次育肥者逢低补栏标猪,截留了部分猪源,客观上缓解了供应压力。同时,养殖端抵触降价情绪高涨,共同推动了这场“6元保卫战”。
全行业面临阶段性亏损
猪价持续下跌对养殖端造成了严重冲击,不同养殖模式面临分化压力。根据山东省监测数据,自繁自养模式头均亏损约60元,而外购仔猪育肥模式头均亏损高达150元。亏损主因是猪价已跌破多数养殖主体13-14元/公斤的成本线。具体来看,中小散户压力最为显著。由于养殖成本较高,尽管存在抗价情绪,但难以应对猪价持续走低。
相比之下,大型养殖企业凭借低成本和现金流优势,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但压力也在累积。温氏股份在11月4日的公告中确认,“10月以来,猪价快速下跌,全行业面临阶段性亏损”。
日前,新希望发布公告,拟与央企基金和欠发达基金共同设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总额28.7亿元,合资公司将在重点帮扶区域新设16家子公司进行生猪养殖。
类似的“联姻”在今年比比皆是。温氏股份与安佑集团合作,在饲料环节形成合力;越秀农牧与钱大妈集团联手,直至猪肉零售端;新希望与海垦集团战略合作,涉及更多领域。
事实上猪企开展诸多联姻,更多源自整个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生猪养殖企业已经不能仅仅靠养好猪就能赚到钱了,必须下沉到产业链的末端,对接消费者,从“保量”到“提质”,以需求驱动生产。值得注意的是,饲料成本下降为养殖端提供了一定缓冲。2025年玉米、豆粕价格均低于上年同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部分冲淡了市场下行带来的影响。
未来展望:腌腊季节成关键变量
对于后期走势,业内认为短期猪价或将震荡偏强。目前猪价主要利好因素是北方散户的挺价心态和集团猪企出栏计划的减少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随着传统腌腊季节临近,市场需求有望改善。但今年春节时间偏晚,可能拉长腌腊周期,同时气温不确定性依然较高,南方地区气温何时能降至腌腊需求的稳定水平存在不确定性。
不过上涨空间可能受限,毕竟市场供应压力仍存。数据显示11月份虽然规模猪企出栏环比下降,但由于上月出栏基数较高,本月实际出栏计划依然较高。年末部分头部猪企受全年出栏计划影响,仍有冲量的操作。
综合来看,猪价继续深跌的空间有限,但随着季节性需求旺季逐步兑现,市场或将逐步进入单边上涨的区间。然而,生猪供应端的压力以及产能后置仍将对猪价形成制约。养殖户应密切关注生猪购销节奏的变化以及二次育肥情绪的变化,合理安排出栏计划,避免盲目压栏赌行情。
【版权声明】来源:养猪网平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