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猪价低迷、产能去化不及预期,头部猪企呈现分化。牧原股份凭借成本优势,以约11.5元/公斤的养殖成本,在11.55元/公斤售价下逆市盈利近4500万;温氏关停7个猪场、牧原提前完成32万头能繁母猪调减、扬翔下调明年出栏目标,头部企业纷纷响应政策推进减产,行业变局正在上演。


牧原股份:靠成本优势逆市盈利4500万


10月生猪行情先抑后扬但难改弱势,猪价持续探底期间,个别省份价格直逼10元/公斤。月底受二次育肥入场拉动,部分企业放缓出栏节奏,猪价短暂强势反弹,无奈终端需求跟进不足,反弹未能延续。叠加前期猪价下滑幅度较大,全月生猪均价仍呈下跌态势。


近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头部猪企陆续披露10月销售简报,头部企业出栏量呈现逆市增长特征。


牧原股份10月销售商品猪707.6万头,环比增加150万头,同比增长13.17%,其相关人士表示,生猪出栏降体重等要求是出栏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同期牧原商品猪销售均价11.55元/公斤,同比下跌32.73%,呈现“价跌量增”格局。


温氏股份表现类似,10月肉猪销量389.28万头,环比大幅增加122万头,同比增长45.7%,与牧原共同印证头部猪企的逆市放量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猪价低迷,牧原仍凭借成本优势实现盈利。行业人士“一凡帝诺维奇”在文章中测算,牧原10月生猪养殖成本约11.5元/公斤,商品猪均价11.55元/公斤,按均重126.41公斤计算,企业单月盈利近4500万元。


牧原公开数据显示,当前公司场线成本离散度持续缩小,成本12元/kg以下的场线出栏量占比超80%,11元/kg以下的场线占比约25%,最优质场线成本可低至10.5元/kg,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其逆市盈利的核心支撑。


头部企业减产实况一览


6月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出台多项调控政策,包括调减能繁母猪产能100万头、严禁二次育肥、控制出栏体重,同时要求头部企业带头控产,需调减能繁母猪、降低出栏量并将出栏体重控制在120公斤左右。


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35万头,仅较二季度末减少8万头(降幅0.2%),叠加生产效率提升因素,当前生猪产能仍阶段性偏高,产能去化进程显著滞后于市场预期。


温氏股份:已关停全国七个猪场


温氏股份在产能调控方面表现积极,据温氏股份总裁黎少松透露,温氏已率先关停全国七个猪场,包括韶关地区及丹霞山风景区周边的养殖基地,以实际行动落实调控要求。黎少松表示,“调减产能不是针对某一类主体,而是行业共同责任。”此外,温氏股份曾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特别强调,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要求下属单位自2025年6月10日起禁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生猪,商品猪禁止开具饲养检疫票(仔猪、种猪除外)。


牧原股份:已减32万头能繁母猪


作为行业龙头,牧原股份也已加入调控行列。8月初,牧原养猪生产负责人李彦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透露,牧原从最高的母猪存栏362.1万头,已经减少了19万头。今年计划再减少13万头,预计年底将降到330万头,总共减少32万头母猪。10月13日,牧原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调减能繁母猪存栏方面,9月末已降至330.5万头,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这也意味着,牧原已提前完成32万头能繁母猪调减目标。此外,公司还将持续降低生猪出栏均重,8月末已降至120kg。在销售端,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售猪,配合构建管控体系,确保育肥猪流向屠宰厂,助力产业稳定发展。


扬翔股份:明年出栏目标将降至530万头


广西扬翔股份常务副总裁张从林对调控节奏有着清醒认识:“目前调控有一定效果,但今年达不到预期,预计明年底才能到位。持续亏损会让产能自然下降。”他同步披露,企业已制定明确减产计划,今年出栏目标为565万头,明年将降至530万头。


尽管头部企业已在政策引导下推进减产,但从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来看,产能去化仍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大力度的推进。在这场漫长的猪周期中,政策引导与市场力量的博弈仍在继续,只有真正实现产能的有效去化,行业才能迎来新一轮的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来源:养猪网平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