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养鸡场的角落或农家小院的鸡舍里,偶尔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原本活泼啄食的鸡突然耷拉着翅膀,尝试站立时双腿发软,最终只能瘫卧在地面,眼神也渐渐失去往日的神采。鸡站不起来看似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实则是身体发出的紧急信号,背后藏着关乎其生存的多重隐患。
导致鸡站不起来的原因复杂多样,营养失衡是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就像人类缺乏钙会腿软一样,鸡的生长和活动离不开充足的矿物质与维生素。如果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衡,或缺乏维生素D,鸡的骨骼发育就会受阻,成年鸡易患软骨症,雏鸡则可能出现佝偻病,双腿无法支撑身体重量。此外,B族维生素缺乏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鸡四肢麻痹,即便有健全的骨骼,也难以完成站立动作。
疾病侵扰更是让鸡“瘫倒”的关键因素。病毒性疾病如新城疫,会攻击鸡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除了站立困难,还常伴随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病,可能引发关节炎,使鸡的关节肿胀疼痛,每一次站立都成为煎熬。还有寄生虫病,如球虫病,会导致鸡贫血、消瘦,身体虚弱到无法站立,尤其对雏鸡的致死率极高。这些疾病不仅威胁个体生命,若不及时控制,还可能在鸡群中快速传播,造成大规模损失。
环境与管理的疏漏也可能成为“幕后推手”。鸡舍潮湿阴冷、通风不良,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增加患病风险;养殖密度过大,鸡群间频繁争斗踩踏,可能导致腿部受伤,进而无法站立。对于规模化养殖的蛋鸡而言,长期笼养导致活动空间受限,腿部肌肉得不到锻炼,也会增加站立困难的概率,这也是现代养殖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福利问题。
当发现鸡站不起来时,及时判断原因并采取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要检查饲料配比,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比如在饲料中添加骨粉、鱼肝油以补充钙和维生素D;其次要隔离病鸡,观察其是否有其他症状,必要时咨询兽医使用对症药物,同时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病扩散;最后要改善养殖环境,保证鸡舍干燥通风,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给鸡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
鸡站不起来的背后,是营养、疾病、环境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对于养殖户而言,这不仅是需要解决的养殖难题,更提醒着我们:每一个细微的异常,都是生命对生存环境的反馈。只有用心呵护,才能让这些生灵保持健康的姿态,也让养殖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