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国内生猪价格便经历了一轮“过山车”式的大幅波动。从月初迎来“开门红”起步,随后连续6天呈下跌态势,一路走低甚至创下近20个月以来的新低。养殖户的情绪也随之起伏,经历了一场从期待到忧虑的快速转变。面对当前市场背景,9月是否会迎来“翻盘”?

1

9月猪价弱势运行根据“2025年09月09日-中国养猪网生猪(外三元)均价涨跌表”发现,全国生猪价格延续普遍下跌态势,多数省份猪价较昨日下滑,仅甘肃省、陕西省、河北省、海南省少数地区微涨,其中海南海南省16.96元/公斤领跑全国,新疆则跌至12.40元/公斤的低位。从市场驱动因素看,供应端具有明显的压力是当日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2

9月正处于产能集中释放阶段,适重标猪供应充足,叠加集团企业陆续恢复出栏节奏、二次育肥及散养户压栏增重带来的阶段性供给增加,市场承接能力不足;需求端提振乏力则加剧了跌势,尽管前期开学季带动食堂采购需求,但夏季高温导致居民肉类消费意愿疲软,餐饮及堂食需求未现明显提升,屠宰企业开工率保持稳定但难以拉动猪价。短期来看,猪价仍将受供应过剩与需求疲软压制,或维持震荡偏弱走势。9月市场利好推动,能否“翻身”?综合来看,9月猪价预计将持续震荡,但也相对坚挺,但市场仍有一波利好。首先,9月5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初步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在中国存在倾销,决定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业内人士表示:“公告预示进口与国产猪肉的博弈进入新阶段,受此消息影响,业内形成看涨预期”。具体来看,首先反倾销措施的实施预计将导致进口猪肉供应量减少,尤其是猪蹄、猪内脏等副产品因国外消费习惯差异,长期以来大量依赖欧盟进口,以满足国内餐饮和食品加工需求。因此这类产品所受冲击更为明显。另外,供应收紧一方面或抬升进口成本,另一方面,促使进口与国产猪肉价差收窄,从而推动需求转向国内生猪产品。因此,在此背景下,国内猪价在9月有望获得支撑并迎来上涨。其次,四季度又确实是猪肉需求量增加的消费旺季。进入9月份,全国天气逐渐转凉,肉类消费需求季节性回升的基础正在形成。更重要的是,月末即将迎来中秋与国庆“双节”,节日备货需求已开始陆续启动。预计猪肉消费量将从9月中下旬起呈现环比增长态势。综合来看,尽管9月生猪市场总体承压,价格维持震荡偏弱格局,但政策干预与季节性需求复苏可能共同形成托底效应。

不过,在当前市场存在明显供需博弈加剧的背景下,要清楚明白猪价短期内大幅上涨可能性较低,同时节假期需求备货表现也将有不及预期的风险。总而言之,建议养户未来也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特别是大型企业出栏节奏变化以及终端消费恢复程度。

【版权声明】来源:养猪网平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