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猪产能过剩引发的恶性竞争,广东、江西两省率先祭出调控组合拳。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虽环比微降1万头至4042万头,行业去产能陷入"政策号召与市场惯性"的拉锯战。

8月28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头部企业召开产销分析会,提出"控增量、优存量"调控策略,9月1日省养猪行业协会随即发布倡议书,呼吁全行业主动减产。同期江西在《2025年畜牧业发展项目调整方案》中将能繁母猪补贴任务数从11.6万头调减至10.89万头,通过财政杠杆传导调控信号。

 01 政策组合拳  

9月1日,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向全体会员及生猪养殖行业同仁发布 《致全体会员及生猪养殖行业同仁的一封信——广东生猪产能调控倡议书》,呼吁行业主动调减产能应对生猪供应过剩压力,共同维护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无独有偶,江西省也在《2025年全省畜牧业发展项目调整方案》中,将能繁母猪补贴任务数从11.6万头下调至10.89万头,通过补贴政策杠杆引导产能优化。从宏观产业角度看,这或许是对当前生猪产能过剩的一种有力回应。近年来,我国生猪产能持续高位运行。就拿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来说,截至2025年2月末,数量仍高达4066万头,月度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0.6%,远超官方设定的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超出比例达到4.2%,已然逼近甚至超出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江西省下调补贴任务数,很明显是在释放一个信号:要主动调控产能,避免过度养殖带来的市场风险。

两省相继行动这种政策组合拳背后,是行业深陷"三重困境"的严峻现实。监测数据显示,牧原等头部企业虽连续两个季度缩减能繁母猪存栏,但部分企业仍在逆势扩张,7月规模场母猪淘汰量仅增2.1%,远低于行业需求。尽管9月初猪价回升至15.5-16元/公斤,但4-5月仔猪出生量同比增加,机构预测9-11月商品猪理论供应量将维持8%-10%的增幅。更值得警惕的是,8月底生猪出栏均重达127.83公斤,较去年同期增加1.1公斤,散户出栏体重因短期价格回升持续上行,肥标价差扩大预示四季度猪肉供应量仍将缓慢增加。

当前调控面临两大挑战:政策传导存在"最后一公里"梗阻,农业农村部要求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3900万头,但地方执行中存在监测标准不统一问题;产能调控与疫病防控的平衡难题凸显,非洲猪瘟防控投入已占养殖成本10%,企业防疫与降本存在现实矛盾。破局关键在于构建动态监测机制,广东已实现80%规模企业直联直报,日均处理数据超20万条,同时推进差别化补贴政策,江西对肉牛大县实施"先建后补",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20万元。

广东、江西两省的政策动作,标志着生猪产业调控从"被动救市"转向"主动出清"的关键转折。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虽仍处4043万头高位,但政策工具箱已储备更精准的调控手段:9月起实施的《生猪运输车辆备案管理办法》将检疫证明核查覆盖率提升至98%,24小时轮班检查机制有效遏制投机性二次育肥;冻猪肉收储体重要求降至115公斤,通过"低价收储、高价放储"机制平滑价格波动。

【版权说明】来自:中国养猪网(编辑:艾栗)、各省农业农村厅、网络等。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