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过育肥猪的朋友肯定遇到过这样的糟心场景:原本安静吃料的猪群,突然相互追咬尾巴,轻则尾巴被咬出血,重则伤口感染、生长停滞,甚至出现伤亡。不少人以为是猪“天性好斗”,其实背后藏着养殖户容易忽视的管理问题。今天就帮大家拆解育肥猪咬尾打架的核心原因,早规避早省心!

1. 密度超标:“生存空间”被挤压,矛盾自然来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很多养殖户为了提高栏舍利用率,盲目增加猪群密度——本该养10头猪的栏舍,硬塞进15头甚至更多。猪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吃料、饮水时频繁碰撞,休息时也“挤得慌”,时间一长,烦躁情绪累积,就容易通过咬尾、打架来“发泄”。

2. 营养失衡:缺“关键营养”,猪会变“暴躁”

别以为给猪喂饱就行,营养不均衡会直接诱发咬尾。比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猪会因“营养饥饿”出现异食癖,把同伴的尾巴当成“补充营养的目标”;还有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矿物质(如钙、磷、硒) 时,猪的神经调节紊乱,情绪变得不稳定,攻击性也会增强。

3. 环境不适:“恶劣环境”是咬尾的“催化剂”

猪对环境很敏感,长期处于不适环境中,会频繁应激,进而引发争斗:

温度湿度异常:夏季高温高湿,猪散热困难,烦躁不安;冬季低温潮湿,猪扎堆取暖时容易互相踩踏、咬斗。

光照不当:光照过强或过弱都有问题——强光会让猪兴奋过度,弱光则会导致猪视觉模糊,误碰后引发冲突。

通风差、异味重:栏舍里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超标,猪呼吸不畅,情绪会变得暴躁,咬尾打架的概率也会飙升。

4. 管理漏洞:“细节没做好”,冲突难避免

很多时候,咬尾是管理不到位“惯”出来的:

分群不合理:把不同日龄、不同体重、不同品种的猪混养,大猪会欺负小猪,强势猪会攻击弱势猪,很容易形成“以大欺小”的打架循环。

饲喂不规律:喂食时间不固定、饲料量忽多忽少,猪会因“担心吃不饱”而争抢饲料,进而升级为咬尾打架;另外,饮水器数量不足,猪喝水时也要“抢”,同样会引发矛盾。

忽视“早期信号”:刚开始可能只是个别猪轻微啃咬尾巴,若养殖户没及时发现、及时分开,其他猪会“跟风模仿”,很快就会发展成全群打架。

5. 健康问题:“生病的猪”更容易被“盯上”

当猪出现健康问题时,自身气味、行为会发生变化,容易被健康猪“排斥”。比如猪感染寄生虫(如蛔虫、疥螨)时,会因皮肤瘙痒频繁蹭墙,行动迟缓;或者有猪发烧、受伤时,精神萎靡,这些“异常信号”会让健康猪觉得它是“异类”,进而发起攻击。

其实育肥猪咬尾打架不是“不治之症”,关键是找到原因、精准解决。比如合理控制密度(每头育肥猪至少保证0.8-1.2平方米空间)、优化饲料营养、改善栏舍环境、做好分群和日常观察,就能大大减少这类问题。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