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农业农村部于11月21日(上周五)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产能综合调控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会议提出,要强化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推动构建供需适配、规模适度、产业链协同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同时,要完善生产与市场监测预警机制,适时调整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提前采取逆周期调节措施,避免产业出现较大波动。
自今年6月起,相关部门已陆续推出多项产能调控政策。此前在9月16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联合发改委价格司召集25家大型生猪企业举行座谈会,明确要求龙头企业主动压减产能,包括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和降低出栏规模。
经过数月的调控推进,生猪产能去化已初见成效。10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990万头,环比下降1.1%,已回落至4000万头以下,为近17个月来首次。这一数据也标志着生猪产能正式进入政策设定的“绿色合理区间”(3900万头±8%)。
需要注意的是,从产能去化到现货价格回升存在一定时滞。行业普遍认为,能繁母猪存栏水平大致影响10个月后的商品猪供应。因此,供给收缩对价格的拉动效应预计要到2026年年中之后才会逐步显现。
当前,国内生猪市场仍延续震荡偏弱走势,各地出栏价格普遍承压。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5年10月,全国仔猪、活猪和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25.80元/公斤、12.57元/公斤和23.41元/公斤,环比分别下降14.19%、8.95%和4.47%。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