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下旬,京基智农发布一则减持公告,在资本市场引发广泛关注。公司控股股东京基集团宣布,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556.9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按当时股价估算,此次减持将套现约2.6亿元。这并非孤立事件——就在同年9月,京基集团已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深圳市中恒通私募基金出让公司5%股份,成功套现4.25亿元。短短两个月内累计回笼资金近7亿元,这一密集而迅速的资本操作,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未来走向的深度思考。
根据最新披露信息,本次减持前,京基集团直接持有京基智农23.02%的股份,与其一致行动人京基时代合计持股比例为53.11%,牢牢掌握控股权。若此次减持顺利完成,京基集团的持股比例将下降至20.02%,其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也将降至50.11%,虽仍为控股股东,但控制权边界明显收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系列动作发生在公司刚刚公布2023年三季度财报的关键节点,使得资本行为与经营表现之间的反差更加突出。
财报数据显示,京基智农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7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8亿元,整体保持盈利状态,展现出一定的抗周期能力。然而深入拆解单季度数据可以发现,第三季度业绩出现显著下滑:当季营收为12.8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2.25%;归母净利润仅为7176.4万元,同比锐减80.41%。盈利能力的急剧收缩,暴露出公司在当前生猪行业深度调整期所面临的现实压力。尽管全年累计销售生猪达167.57万头,同比增长2.53%,但同期销售收入却微降1.52%至28.46亿元,反映出猪价持续走低对利润空间的严重挤压。
面对行业困境,公司也在积极优化内部管理。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2.89%,显示出企业在融资结构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与此同时,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战略,在饲料采购、养殖效率、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力求在低谷期增强自身韧性。不过,即便基本面尚存亮点,控股股东如此密集地减持仍难以不引发市场联想。尽管公告中解释为‘京基集团自身资金需求’,但如此大规模且节奏紧凑的操作,显然不仅仅是短期流动性安排所能完全解释的。
与产业资本的退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融资本正逆势加码。在最新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央企背景的中金公司首次现身,以195.43万股的新进持仓跻身其中,占流通股比例达0.37%。更引人注目的是北向资金的大幅增持——本期北向资金持股量增至1031.62万股,较上一报告期激增158.71%,显示出外资对京基智农中长期价值的认可。这种‘产业资本减持、金融资本进场’的背离格局,正是当前养猪行业复杂生态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部分市场化私募机构则选择了撤离或减仓。深圳深博信投旗下的‘深博宏图成长1号’基金已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杭州锆石私募、武汉正奇资产、深圳市券期资本以及南方基金旗下的房地产ETF和中证1000ETF等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持。总体来看,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3.59亿股,占流通股比例68.25%,较上期减少1388.76万股。股东结构的重构,不仅体现了不同投资主体的风险偏好差异,也可能预示着公司未来战略方向的潜在调整。
在生猪价格长期低位徘徊、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的背景下,龙头企业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市场神经。京基智农控股股东的连续减持,既可能是集团层面的战略再平衡,也可能释放出对行业前景趋于谨慎的信号。而专业机构特别是外资和央企资金的逆势布局,则表明另一部分投资者仍在寻找周期底部的配置机会。这种资本博弈的背后,不仅是对企业个体价值的判断分歧,更是对整个生猪养殖行业未来路径的不同预期。随着行业整合深化,京基智农如何在产能优化、成本控制与资本运作之间找到新平衡,将成为决定其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