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农牧行业在两大权威榜单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图景。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胡润百富榜》与WATT国际传媒推出的《2025年全球顶级饲料企业榜单》,分别从企业家财富和个人影响力、企业产能和全球竞争力两个维度,深刻揭示了中国农牧产业当前的结构性特征:一方面,头部企业家财富持续增长但排名停滞;另一方面,以饲料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农牧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强势领跑,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2025胡润百富榜》中,共有四位来自农牧行业的企业家或家族进入全国前100名,尽管全部实现财富正增长,却普遍面临‘增富不增位’的尴尬局面。其中,牧原股份的秦英林、钱瑛夫妇表现最为亮眼,凭借高达1870亿元的财富位列榜单第16位,连续多年稳居河南首富之位,也是唯一跻身全国前20的农牧领域代表。这一成绩得益于牧原长期构建的低成本养殖体系以及在智能化、数字化养殖技术上的深度布局。数据显示,其财富较2024年增长39%,但排名与去年持平,反映出行业整体增速在高净值人群中的相对滞后性。
  东方希望的刘永行、刘相宇父子以1280亿元财富排在第27位,虽财富同比增长7%,但排名较上年下滑5位。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家族与通威集团的刘汉元、管亚梅夫妇则均以790亿元财富并列第61位。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位上榜者均来自农业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生猪养殖与饲料生产,体现了我国农牧经济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发展底色。然而,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背景下,传统农牧业的增长节奏显得更为稳健却缺乏爆发力,导致即便财富增加,也难以在整体富豪格局中实现位次跃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全球饲料行业的竞争版图中,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引领行业发展。根据WATT国际传媒发布的《2025年全球顶级饲料企业榜单》,基于对146家企业的饲料产量统计显示,这些企业2024年合计生产饲料达5.73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1%。而全球饲料总产量从2023年的5.61亿吨稳步上升,表明整个行业仍处于扩张周期,中国市场更是成为主要驱动力之一。
  在该榜单前十名中,中国企业一举占据七席,较2024年的五席大幅提升。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海大集团以超过2800万吨的饲料年产量首次超越新希望,登顶全球最大饲料生产企业,终结了后者多年来的榜首地位。新希望与牧原分列第二、第三,前三名全部由中国企业包揽,标志着中国在全球饲料产业中已形成绝对领先的‘头部集群效应’。这一成就不仅源于规模化生产能力的提升,更得益于企业在配方研发、供应链管理、区域市场渗透等方面的系统化创新。
  此外,力源集团和正大投资成功跻身前十,显示出多元化资本与国际化运营模式对中国饲料企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整体来看,2025年共有32家中国企业上榜,数量与去年持平,保持稳定。其中,富丰集团和正邦科技为首次入围,凭借近年来在产能扩建、产品品质优化及绿色生产方面的投入,成功进入全球一流行列;而粤海集团和大成食品则遗憾退出榜单,凸显出行业内部竞争日趋白热化。
  从产量变化看,32家上榜中国企业中,有14家实现了产量增长,13家出现下滑,另有3家维持不变。华西希望成为最大黑马,其饲料产量由2023年的150万吨猛增至2024年的320万吨,增幅超过11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出强劲的扩张动能。相比之下,傲农集团产量跌幅接近50%,受制于资金链压力与下游养殖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较大。万洲国际、扬翔集团和和美集团则保持产量稳定,体现出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经营策略。这种分化趋势说明,未来的竞争将更加聚焦于企业的综合运营效率与战略灵活性。
  综合来看,两份榜单共同勾勒出中国农牧业发展的双重画像:在财富层面,行业领军人物虽持续积累资产,但在宏观经济结构转型中面临增长天花板;而在产业实力层面,特别是饲料制造领域,中国企业已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技术、规模与市场优势,并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未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与产业链整合的深化,中国农牧企业有望在全球舞台上释放更强动能,实现从‘产量领先’到‘价值引领’的跨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