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生猪现货价格出现快速反弹,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然而,这一上涨行情并非源于供需基本面的根本性改善,而是由阶段性出栏节奏调整、养殖端惜售情绪升温以及二次育肥集中入场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尽管猪价短期内呈现回暖态势,但整体供应宽松的格局并未改变,预计后续涨幅将受到制约,反弹空间有限。
进入10月中下旬以来,无论是散户还是规模化养殖场,普遍放缓了生猪出栏节奏。不少养殖户选择压栏观望,期待在年末消费旺季获取更高售价。与此同时,二次育肥需求显著回升,进一步分流了市场上的标猪供应。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全国样本企业用于二次育肥的周度销量从9月12日当周的7908头激增至10月17日当周的48939头,增幅高达518.85%,反映出市场投机性补栏热情明显升温。
在此背景下,上周生猪出栏均重继续回落。一方面,集团猪企销售顺畅,叠加二次育肥积极拿货,导致大体重猪源提前出清;另一方面,随着肥猪与标猪之间的价差持续扩大,散户惜售情绪加剧,推迟出栏意愿增强,使得整体出栏体重显著下降。这种结构性变化在短期内缓解了市场供应压力,成为支撑本轮猪价反弹的重要动力之一。
从供给端来看,尽管部分集团企业在月底存在缩量出栏的可能性,但整体供应压力依然较大。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5月新生仔猪数量环比和同比均呈现明显增长,预示着10月份及之后的生猪出栏量仍将维持高位。正信期货指出,当前产能释放周期尚未结束,供给端仍处于相对过剩状态。而南方地区因气温持续走低,中大猪消费需求逐步启动,标肥价差拉大进一步吸引二次育肥进场,但北方地区的二育热度则有降温迹象。
需求方面,季节性因素开始显现积极作用。随着天气转凉,猪肉基础消费逐步回暖,腌腊制品制作需求临近,尤其在南方地区,传统饮食习惯将带动对大体重肥猪的需求上升。华福证券分析认为,前期养殖端集中出栏大猪导致其存栏下降,进而推动肥标价差走阔,提升了二次育肥的利润空间和参与积极性。10月11日至20日,二次育肥销量占总销量比重达2.09%,较前一周期上升1.07个百分点,成为短期猪价反弹的关键推手。截至10月24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已回升至11.81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0.63元/公斤。
长期来看,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开源证券指出,今年以来猪价持续下行并创下年内新低,养殖亏损不断加深,仔猪价格甚至跌破成本线,生猪与仔猪双双陷入亏损局面,这或将加速母猪产能的淘汰进程。叠加农业农村部持续推进产能调控政策、环保监管趋严以及冬季非洲猪瘟高发风险等因素影响,未来母猪存栏有望加快去化,为主动与被动产能出清创造条件。由此看来,生猪养殖板块或正步入一个具备长期布局价值的窗口期。
东兴证券也强调,政策引导下的产能优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核心主线。在落后产能逐步退出的同时,具备成本优势和技术管理能力的优质企业将更加凸显竞争力,并在行业复苏阶段获得更大的盈利弹性。国都期货则提醒,尽管当前猪价可能已接近底部区间,但从能繁母猪存栏和仔猪出生数量推断,四季度生猪供给仍将处于过剩状态,供强需弱的基本面仍是压制市场的核心矛盾。
恒泰期货进一步指出,目前多数规模场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和仔猪出生数相较于年初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表明产能仍在扩张通道。虽然政策层面倡导‘反内卷’、鼓励有序竞争,但由于前期部分企业盈利尚可,去产能进程仍显缓慢。展望11月至12月,传统腌腊灌肠备货需求将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有望带来季节性反弹,但在整体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反弹高度仍将受到供应压力的制约。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