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Wind数据,截至10月24日当周,国内自繁自养生猪的养殖利润为每头亏损185.68元,较前一周的亏损244.7元有所收窄;外购仔猪养殖同样处于亏损状态,每头亏损289.07元,相比前一周的375.29元也明显改善。尽管亏损幅度缩小,但整体行业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本轮猪价持续走低的核心原因在于市场供给量显著增加。他指出:‘2024年第四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高位,按照生猪生长周期推算,正好对应今年第三季度商品猪集中出栏的高峰期,导致市场供应充足。’
此外,朱增勇进一步分析称,往年7月至9月通常是猪肉消费淡季转旺的过渡期,猪价往往呈现季节性上涨趋势。受此预期影响,部分养殖场和养殖户倾向于压栏惜售,希望在价格高点时出售大体重生猪。然而,今年8月底至9月初,由于前期产能释放叠加供应过剩,猪价并未如预期回升,反而继续下行,导致养殖端信心受挫,出现恐慌性集中出栏现象。
进入10月后,国庆节后的季节性消费回落进一步削弱了市场需求,供需失衡加剧,推动猪价继续探底。卓创资讯生猪行业分析师邹莹吉指出,今年以来,猪价整体走势呈现出先震荡下滑、后加速下跌的特征,根本原因正是前期能繁母猪数量增长带来的产能集中释放。‘今年9月和10月正是这批生猪陆续出栏的高峰阶段,’她补充道,‘再加上9月份部分养殖场未能完成原定出栏计划,延迟至10月集中上市,进一步加重了供应压力。’
多重因素叠加下,生猪价格已跌至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不过,多位专家对后续走势持谨慎乐观态度。朱增勇认为,10月中旬的猪价可能已经触及全年低点。近期价格出现小幅反弹,并非需求大幅回暖所致,而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结果——随着恐慌情绪缓解,生猪出栏节奏逐步恢复正常,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这种反弹有利于提振养殖主体信心,避免过度集中出栏,从而为后期价格企稳创造条件。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