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数据,10月24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17.73元/公斤,较上周五(10月17日)的18.03元/公斤下降了1.7%。从本周整体情况来看,猪肉日均价格为17.7元/公斤,相比上周的18.24元/公斤,降幅达2.9%。尽管猪肉批发价格持续走低,但生猪市场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势,价格稳步回升,显示出供需两端的复杂变化。
  生猪价格在本周实现连续上涨。10月24日,外三元生猪价格报11.8元/公斤,较10月17日的11.17元/公斤上涨5.6%,涨幅明显。从周度均价来看,本周生猪平均价格为11.5元/公斤,较上周的11元/公斤环比上升4.5%。这一反弹主要得益于养殖端出栏节奏调整、气温下降带来的消费预期改善以及二次育肥需求的阶段性释放。尽管整体供应仍处高位,但短期市场情绪有所提振。
  与此同时,全国生猪交易平均体重继续小幅上升。据卓创资讯监测,本周生猪平均交易体重达到124.75公斤,环比微涨0.06%。区域分化较为明显:东北和华南多地因猪价上涨带动肥猪与标猪价差拉大,养殖户普遍看好后市,选择增重惜售,部分地区还积极进行二次育肥,导致生猪出栏节奏放缓,推动交易体重上行。相比之下,华东、华北及西南部分省份由于散户惜售情绪浓厚,屠宰企业转而加大从规模化养殖场采购标猪的力度,且出栏进度加快,使得当地平均体重略有回落。
  屠宰行业运行也呈现积极信号。本周国内重点屠宰企业平均开工率达到37.40%,较上周提升2.26个百分点。随着天气转凉,终端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逐步回暖,商超、餐饮及加工厂备货积极性增强,带动屠宰订单增加。养殖端出栏节奏总体平稳,保障了原料供应,进一步支撑了开工率的上升。展望后期,随着气温持续下降,腊味制作等季节性需求将陆续启动,预计下周屠宰开工率仍有上升空间。
  从市场分析来看,大地期货指出,当前二次育肥群体整体处于“出大于入”状态,意味着前期补栏的部分正在逐步进入市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规模企业的出栏压力,月末至月初可能存在供应缩量预期。需求端受全国范围气温普降影响,猪肉消费出现小幅回暖,短期内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但需警惕的是,近期集中补栏也可能带来产能后置风险,叠加四季度本身基础供应压力较大,中期内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仍未改变。
  卓创资讯则预测,未来一周全国生猪行情或将呈现“先降后涨”的走势。供应方面,养殖企业出栏计划总体稳定,但在价格高点可能出现部分养殖户集中出栏的情况,导致周初猪价承压下行。随着出栏任务的逐步完成,后期出栏量可能短时收紧,为价格回升创造条件。需求端方面,屠宰企业宰量将受到下游订单增长的拉动,尤其在北方地区,低温天气有利于鲜肉和加工品销售。此外,东北等地二次育肥补栏热情依然较高,对当前市场价格形成有力支撑。综合来看,短期波动难改长期平衡趋势,市场正逐步迈向季节性消费旺季。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