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国北方重点省份的白条猪肉市场价格走出了一条“先跌后涨”的曲线,成为当月农产品市场关注的焦点。月初价格持续走低,部分地区甚至跌破每公斤14元大关,创下阶段性新低;但进入下旬后,随着供应节奏调整和消费端回暖,价格逐步企稳反弹。据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辽宁、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白条猪肉平均成交价已回升至14.85至14.95元/公斤之间,较月内最低点实现不同程度反弹,其中河北地区涨幅最高,达到9.12%。
价格走势的背后,是供需关系的动态变化。10月上半月,猪肉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一方面,各大规模养殖企业为完成季度出栏目标,在国庆、中秋双节过后加快出栏节奏,导致生猪供应量迅速增加。卓创资讯调研显示,样本企业10月整体出栏计划同比增加7.32%,日均出栏量持续攀升。另一方面,节后终端消费需求明显回落,加之北方多地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了鲜肉的运输与销售,餐饮及零售渠道采购积极性下降,白条猪肉走货缓慢,多重因素叠加推动价格一路下行。
然而,进入10月中旬后期,市场供需格局悄然转变。自10月17日起,样本企业的日度出栏量开始回落,至22日累计减少超过10%。供应的短期收紧使得屠宰企业面临收购压力,部分厂家为保障生产不得不上调收购价格。与此同时,偏低的价格激发了居民的购买意愿,商超和农贸市场销量有所回升。再加上全国多地气温显著下降,腌腊需求提前启动,家庭及加工类采购逐渐活跃,终端消费出现实质性好转,为猪价反弹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2025年11月,东北及北方主要省份的猪肉价格有望在低位基础上实现小幅上涨。从供给端看,虽然适重猪源整体仍较充足,但大体重生猪数量有限,且随着冬季临近,养殖户普遍有压栏增重的心理预期,短期内市场出栏节奏可能放缓。此外,部分屠宰企业仍有冬储备货计划,将对猪源形成一定吸纳作用,预计整体供应增幅将低于前期预期。
在需求方面,季节性利好因素逐步显现。气温持续走低将推动热食类消费需求上升,尤其是东北地区传统的灌肠、炖肉等饮食习惯带动猪肉消费旺季到来。同时,当前较低的价格水平对消费者具有较强吸引力,有利于提升人均消费量。综合供需两方面的分析,预计11月份东北地区白条猪肉价格将延续稳中偏强走势,可能出现小幅上涨,但受限于整体产能仍处高位,涨幅将较为有限,市场价格仍将处于2025年度的相对低位区间运行。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