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由革兰氏阴性菌(G-菌)引起的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害猪的肺部和呼吸系统,严重影响猪群健康与养殖效益。该病原菌目前已鉴定出12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的毒力差异显著,导致临床表现和防控难度各不相同。本病多发于秋冬季寒冷季节,尤其在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的猪场更容易暴发。典型死亡病例常表现为口鼻流出带有泡沫的血性分泌物,是该病的重要识别特征之一。
根据病情发展速度和临床表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可分为四种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发病迅猛,病猪体温迅速升高至41℃以上,初期咳嗽症状不明显,但呼吸极度困难,伴随心力衰竭,皮肤尤其是腹部及四肢末端出现明显的发绀发紫现象,部分猪甚至无明显征兆即突然死亡。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给养殖场带来严重损失。
急性型则表现为持续高热(约40.5~41℃)、食欲废绝、湿咳频繁、呼吸急促困难等典型症状,其发病率高于最急性型,突发死亡比例略低,部分病例可转为慢性。剖检可见典型的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气管与支气管内充满带血的泡沫状炎性渗出物,肺部病变主要集中在靠近主支气管的后下部区域,呈现出血、坏死等特征,病理机制以细菌内毒素引发的急性休克为主。
亚急性型病程较为缓慢,通常表现为间歇性咳嗽、轻度发热、生长迟缓,常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如猪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病程可持续2至3周。剖检发现肺尖叶、心叶及部分膈叶出现紫色病灶,质地变硬,肺间质有胶冻样物质沉积,并伴有纤维素性胸膜炎。而慢性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病猪精神萎靡、眼结膜分泌物增多、泪斑明显,采食量下降,体况消瘦,饲料转化效率降低,偶有间断性咳嗽。剖检可见膈叶肺组织出现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周围被结缔组织包裹,影响肺功能恢复。
针对该病的治疗应结合临床类型采取综合方案。对于症状严重的猪只,推荐使用针剂联合疗法:如恩诺沙星注射液配合卡那霉素注射液,具有广谱抗菌和协同增效作用;若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可加入氨茶碱缓解支气管痉挛。另一种有效组合为林可霉素与氟苯尼考注射液联用,对耐药菌株亦有良好效果。在群体治疗方面,可通过饲料添加药物进行拌料处理,常用方案包括氟苯尼考、强力霉素、麻杏石甘散(清热宣肺、止咳平喘)以及卡巴匹林钙(用于高烧猪只退热镇痛)。同时,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通风换气、控制密度、定期消毒等管理措施也是防控本病的关键环节。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