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养殖业的节粮降耗与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饲料资源高效利用和养殖模式转型升级。针对蒙全等6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全程数字智能化节粮养猪技术模式推广应用的建议,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作出积极回应,明确将从政策引导、技术创新、资源挖掘和示范推广等多个方面发力,推动养殖业向智能化、集约化、低碳化方向迈进。
为切实减少饲料中对玉米、豆粕等主粮的依赖,国家先后出台《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和《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充分开发杂粮、杂粕以及粮油加工副产物如米糠、麸皮、胚芽等资源的饲用潜力。在此背景下,农业农村部自2018年起组织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构建精准配方低蛋白日粮技术体系,并制定发布涵盖生猪、蛋鸡、肉牛、草鱼等多种畜禽水产的低蛋白日粮生产技术规范,为行业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通过建立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参数数据库,推动智能化饲料配方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显著提升了饲料利用效率。
在资源拓展方面,相关部门大力推动新型蛋白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已成功推进微生物菌体蛋白等生物合成蛋白资源的产业化试点,形成年产能超10万吨的新型饲用蛋白供应能力。同时,组织各地开展本土性饲料资源普查,因地制宜利用区域特色农副产品作为替代原料,实现‘变废为宝’,降低对外部粮源的依赖。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缓解了人畜争粮矛盾,也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为加快先进技术落地见效,国家强化典型示范与技术推广机制。依托大型饲料企业和规模化养殖场,广泛推行低蛋白日粮技术模式,总结并推广一批可复制的成功案例。通过专家讲座、网络直播、现场指导等形式,线上线下联动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基层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与此同时,智慧农业建设项目持续加码,支持建设国家智慧畜牧业(生猪)创新分中心及10个生猪类智慧农业应用项目,推动环境智能调控、个体识别、精准饲喂等国产化装备的研发与普及,全面提升养殖过程的自动化与数字化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多部门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中遴选6个以‘智慧农业’为重点的试点地区,探索数字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的新模式。通过实施《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聚焦智慧养殖关键环节,组织开展环境控制、精准饲喂、巡检消毒、粪污处理等智能装备的技术攻关与工程化应用,满足不同规模养殖户对智能化设备的需求。同时,鼓励绿色节能、高效智能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支持相关企业进行设备升级,助力养殖业提质增效。
展望未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联合有关部门深化养殖业节粮行动,统筹推进‘提效节粮’、‘开源节粮’与‘优化结构节粮’三大路径。重点加快数智化饲喂决策系统和智能饲料配方软件的研发推广,推动智能化、标准化养殖设施的集成配套。计划引导建设一批集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与智慧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家庭农场或标准化养殖场,通过智能决策模型、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感知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饲料转化率、资源利用率和整体产出效益。同时,将持续加大农业科技基础设施投入,推动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与示范应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加速算力、算法、数据的融合创新,为传统养殖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