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月生猪销售数据的披露,国内上市猪企的整体经营状况再度引发关注。根据对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18家主要上市猪企销售月报的统计,9月份这些企业合计实现生猪销售收入216.4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74%,环比也减少了10.77%。这一数据反映出当前生猪行业正面临严峻的市场压力,整体盈利水平持续承压。
收入下滑的核心原因在于生猪价格的显著回落。数据显示,9月生猪销售均价同比下跌超过30%,环比亦下降5.42%。目前的猪价已处于自2022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价格探底使得养殖端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多数企业进入亏损区间。业内人士指出,本轮价格下行并非短期波动,而是供需关系失衡的集中体现。
从供给端来看,9月国内上市猪企生猪出栏总量达1529.34万头,同比增长27.11%,尽管环比略有下降5.92%,但整体供应仍处于高位。西部证券分析认为,出栏量同比大幅增长,主要源于去年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导致今年市场供给持续增加;而环比小幅回落,则与部分企业响应政策导向、提前出栏高体重生猪有关,此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后期集中供应的压力。
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端表现疲软,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传统旺季临近,但终端消费并未如期回暖,居民消费倾向偏弱,餐饮及集团采购恢复缓慢,导致屠宰企业开工率偏低,对生猪的采购积极性不高。供强需弱的局面使得猪价缺乏上涨动力,行业整体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
值得关注的是,在持续亏损和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行业产能已出现回调迹象。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5万头,同比减少28万头,下降0.7%,环比减少9万头,微降0.2%。这表明养殖主体开始主动调减产能,去化进程悄然启动。
中邮证券指出,自今年5月以来,生猪行业“反内卷”行动不断升级。农业部、国家发改委以及行业协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围绕“控制产能、降低出栏体重、限制二次育肥”等关键环节精准施策。随着政策执行力度逐步加大,叠加当前猪价已进入深度亏损区间,养殖户补栏意愿明显减弱,预计第四季度产能去化进程将有所加快。
展望未来,行业普遍预期产能的持续优化将为猪价回升奠定基础。若去化节奏符合预期,市场供需格局有望在明年上半年逐步改善,猪价或将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在行业调整期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将成为穿越周期的关键所在。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