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第三季度结束,各大上市生猪养殖企业陆续披露了9月份的经营数据。在剔除部分信息披露不完整的企业后,研究人员以沪深交易所主要上市猪企为样本,对生猪销量和销售收入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尽管整体销量实现同比增长,但受猪价持续低迷影响,多数企业收入同比下滑,行业仍处于阶段性承压状态。
  2025年9月,16家主要上市生猪养殖企业合计销售生猪1404.91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6.8%,显示出产能恢复的趋势;然而与8月相比,环比下降7.55%,反映出季节性出栏节奏的变化。从企业表现来看,牧原股份以557.3万头的销量继续稳居行业首位,占据总销量近四成。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分别销售332.53万头和139.42万头,位列第二、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正邦科技当月销量达79.07万头,同比增长高达107.64%,成为增速最快的企业,公司解释称主要得益于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正常。
  在同比增速方面,立华股份同样表现亮眼,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而包括正虹科技、天康生物、华统股份和京基智农在内的多家企业则出现销量同比下滑。其中,天康生物9月销售生猪26.96万头,同比下降5.25%。整体来看,虽然头部企业保持稳定供应,但部分中小型养殖企业的产能仍在调整之中。
  尽管销量增长,但销售收入却呈现相反走势。2025年9月,上述企业合计实现生猪销售收入203.7亿元,同比下降21.08%,环比也下降13.4%。这一反差主要源于市场价格的持续走低。据国家生猪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全国生猪成交均价整体波动下行,9月最低跌至12.54元/公斤,较上年同期明显回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营收能力。
  从收入结构看,牧原股份以90.66亿元的销售收入位居第一,但同比仍下降22.46%;温氏股份和新希望紧随其后,分别贡献了约30亿元和17.46亿元的收入。新希望披露,其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2.89元/公斤,同比下降31.47%,环比亦下降4.8%。值得注意的是,金新农、京基智农和天康生物成为收入降幅最为显著的企业,其中金新农9月销售收入仅为1.04亿元,同比下降31.11%,尽管其销量同比略有上升,但价格下跌严重拖累营收。
  不过也有企业实现逆势增长。正邦科技不仅销量翻倍,销售收入也达到9.32亿元,同比增长33.35%,成为少数实现量价齐升的企业之一。东瑞股份和罗牛山的收入同比增幅也超过10%。此外,牧原股份在仔猪销售方面展现出强劲潜力,公司上调全年仔猪出栏预期至1200万至1450万头,远高于年初预测区间,显示其在种猪体系和育种效率上的优势正在释放。
  综合来看,2025年9月生猪养殖行业呈现出‘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尽管多数企业通过扩大出栏量维持市场份额,但在终端需求疲软和供过于求的背景下,猪价难以提振,导致整体盈利能力受限。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以及成本控制能力的差异显现,龙头企业或将在周期底部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中小型企业则面临更严峻的生存挑战。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