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正邦科技(002157.SZ)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但实则复杂的成绩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5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2.58%,展现出强劲的业务复苏势头。然而,在营收高歌猛进的同时,归母净利润仅为826.56万元,同比大幅下滑97.25%,几乎陷入盈亏边缘。尤其是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93亿元,再度陷入亏损状态,引发市场对公司盈利模式与成本控制能力的关注。
  营收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饲料与生猪养殖两大核心业务的持续恢复。随着前期产能调整逐步完成,正邦科技的生产和销售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公司发布的销售简报,今年1至9月,累计销售生猪达573.21万头,同比增长131.43%;实现生猪销售收入61.41亿元,同比上升98.52%。这一增速在A股上市猪企中位居前列,显示出公司在行业回暖背景下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的能力。
  尽管销量和收入双双攀升,但盈利能力并未同步改善,反而受到多重因素拖累。最直接的原因是营业成本的同步激增。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82.95%,略高于营收增速,意味着每单位收入的成本压力并未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养殖效率尚未完全优化以及规模化复产初期的投入增加,均成为推高成本的关键因素。成本与收入‘齐飞’的局面,严重压缩了利润空间。
  此外,期间费用的上升也加重了公司的经营负担。今年前九个月,销售费用为1.12亿元,管理费用高达8.56亿元,财务费用为1.77亿元,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管理费用的攀升,反映出企业在组织重建、人员配置和内部治理方面的持续投入。虽然这些支出有助于长期发展,但在短期内对利润形成明显压制。
  更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收益的大幅缩水进一步冲击了净利润。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为3.0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12亿元减少超过六成。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因为本期重整裁定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所致。作为近年来经历债务重组的企业之一,正邦科技此前依靠资产处置和债务重整获得可观非经常性收益,而此类收益具有不可持续性,当前的回落也预示着公司需真正依靠主业实现盈利。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在同日公告中披露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经对截至2025年9月30日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测试后,公司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3.96亿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达3.03亿元,应收款项坏账准备为9340.24万元,两项合计直接影响当期利润总额3.96亿元。这一举措虽体现了会计审慎原则,但也暴露了部分资产质量承压的现实。
  总体来看,正邦科技正处于从低谷走向复苏的关键阶段。产能释放、销量增长和市场占有率提升,标志着企业运营已重回正轨。然而,盈利能力的脆弱性也清晰显现——成本高企、费用上升、非经常性收益减少以及资产减值风险,均使其距离真正的可持续盈利仍有不小距离。未来,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将成为决定公司能否实现全面反转的核心命题。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