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内主要上市生猪养殖企业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战略,整体养殖成本显著下降。其中,牧原股份表现尤为突出,成为行业中唯一将完全成本降至12元/公斤以下的企业。数据显示,牧原从年初的13.1元/公斤逐月下降,7月已降至11.8元/公斤,8月更进一步低于11.7元/公斤。这一成绩得益于生产效率提升和单位期间费用的持续压缩。公司明确表示,成本下降的核心动力来自种猪育种优化、健康管理升级以及员工能力培养三大路径。
在种猪育种方面,牧原依托全产业链布局优势,综合考量繁殖性能、生长速度与屠宰后经济价值,系统推进品种改良,显著提升了整体生产水平。健康管理上,尽管部分场线仍存在健康基础薄弱的问题,但通过疾病净化和防疫体系强化,生猪成活率和生长潜力得到有效释放。此外,公司还注重一线管理干部的选拔与培训,内部成本离散度明显缩小——4月份已有约30%的场线成本低于12元/公斤,部分优秀场线甚至控制在11元/公斤以内。牧原设定的2025年全年平均成本目标为12元/公斤,年底力争降至11元/公斤,展现出极强的成本管控能力和增长信心。
温氏股份同样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突破,5月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稳定在12-12.2元/公斤区间,7月和8月虽面临猪苗与饲料价格上涨压力,仍维持在12.2-12.4元/公斤之间。上半年成本大幅改善主要归功于疫病防控得力、生产稳定性增强及肉猪上市率提高,无效损失显著减少。其2025年上半年综合成本同比下降约2.4元/公斤,非市场因素贡献率达60%。公司全年奋斗目标为13元/公斤,显示出稳健的成本控制能力。
神农集团上半年完全成本为12.4元/公斤,较2024年下降1.5元/公斤,3月一度降至12元/公斤。成本结构中,饲料占6.7元、仔猪2.9元、人工1.5元,其他如动保、折旧和总部费用占比合理。公司计划通过提升健康度、发挥规模效应和优化管理效率,在现有原料价格基础上再降低1元/公斤成本,力争2025年完全成本控制在13元/公斤以内。天康生物则通过精准饲喂和技术升级,8月自繁自养出栏肥猪成本已降至11.8元/公斤,整体养殖成本降至12.6元/公斤,上半年平均为12.55元/公斤,未来随着外购仔猪价格回落,仍有进一步降本空间。
唐人神通过提升产能利用率和加强费用管控,第二季度断奶仔猪生产成本环比下降约20元/头,育肥成本下降0.67元/公斤,自有仔猪育肥成本约为13.22元/公斤。立华股份上半年完全成本为12.8元/公斤,6月已降至12.3元/公斤,预计年底有望达到12元/公斤的目标。大北农控股及参股公司6月养殖成本为12.7元/公斤,其中饲料成本约6.5元,仔猪2.7元,制造费用2.6元,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有信心继续压降成本。巨星农牧上半年商品猪养殖成本约12.32元/公斤,目标全年控制在13元/公斤以内。克明食品截至8月出栏成本为12.28元/公斤,也体现出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新希望2025年上半年正常运营场线平均完全成本降至13.1元/公斤,二季度为13元,7月西部和中南战区已降至12元/公斤左右,部分区域甚至更低。金新农一季度成本为14.15元/公斤,7月降至13.77元/公斤,目标年底前实现13元/公斤。东瑞股份一季度成本较高,达15.4元/公斤,但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6月自繁自养成本降至14.5元/公斤,8月为14.6元/公斤,预计年底可进入14元以下,2026年目标进一步降至14元/公斤以下。傲农生物1月育肥成本控制在14元/公斤以内,正推进全链条优化,力争年底降至13元/公斤。天邦食品上半年育肥完全成本为13.42元/公斤,7月小幅波动至13-13.5元/公斤,目标年底降至12.8元/公斤以下。正邦科技3月育肥运营成本为13.3元/公斤,正通过基因升级、数智化转型和激励机制改革推动降本增效。
总体来看,绝大多数上市猪企的生猪完全成本已基本降至14元/公斤以下,其中牧原、温氏、神农、立华、巨星、天康、大北农和唐人神均已迈入13元/公斤以内区间,牧原更是率先突破12元大关。2025年多数企业的全年成本目标集中在13元/公斤左右,反映出行业整体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趋势。然而,当前生猪市场价格已跌破12元/公斤,仅牧原一家尚能保持盈利,其余企业普遍面临亏损压力。在此背景下,持续降本不仅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更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命脉。未来,谁能更快实现技术突破与管理革新,谁就将在激烈的行业洗牌中占据主动地位。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