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生猪价格波动频繁,呈现出‘一天一价’的剧烈震荡态势。据上海钢联监测数据显示,本周生猪价格先是从21.51元/公斤回落至20.28元/公斤,随后又迅速反弹至20.99元/公斤。然而,周末北方部分大型养殖企业毛猪成交价再度走低,市场情绪起伏不定。这种快涨快跌的行情已成为当前生猪市场的常态,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从供应端来看,月底多数规模养殖企业出栏进度偏慢,为完成月度计划纷纷加快出栏节奏。与此同时,连续多日的价格下行使得散户的挺价心理逐渐松动,出栏积极性明显提升。此前压栏惜售的育肥猪和二次育肥猪开始集中上市,导致阶段性供应压力加大。数据显示,本周90公斤以下的小体重猪出栏占比保持稳定,而150公斤以上的大体重猪出栏比例较上周显著上升,反映出前期压栏及二次育肥的集中兑现。这一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需博弈。
尽管短期价格承压,但北方市场在经历深度回调后率先触底反弹,成为全国领涨区域。养殖端看涨情绪再度升温,部分养殖户惜售观望,推动局部地区猪价回升。目前市场正处于典型的拉锯战阶段——供应释放与需求回暖交替影响,情绪主导明显,供需双方角力不断,预计后期猪价仍将维持震荡调整格局,大涨大跌或成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盈利状况呈现明显分化。根据钢联数据监测,养殖环节已进入全面盈利周期:自繁自养模式下每头猪盈利约660元,而5到6个月前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户,当前出栏利润更是达到约780元/头。即便近半月猪价震荡下行,养殖利润依然可观。然而,屠宰企业却处境艰难。受制于传统消费淡季叠加新冠疫情反复,终端白条肉销售不畅,目前平均每头亏损达16.23元。为了止损,屠企不得不持续减量保价,部分缺乏冻品深加工能力的企业甚至主动压价收猪,进一步抑制了猪价上行空间。
当前市场尚未形成稳定的供需平衡点,价格反复震荡在所难免。对于广大养殖户而言,频繁的价格波动极易影响心态,造成非理性决策。在此背景下,建议养殖户应理性看待价格涨跌,避免盲目压栏或恐慌性抛售,根据自身成本、资金周转和市场节奏择机出栏。同时需关注几大利空因素:一是南方高温持续,猪肉消费需求低迷;二是价格剧烈波动削弱了养殖信心,部分主体对后市预期转为悲观,可能出现集中出栏风险;三是屠宰企业长期亏损制约其采购能力,压价意愿较强。综合来看,短期内市场仍以弱势震荡为主,压栏行为存在较大风险,行业正步入一个高波动、高不确定性的新阶段。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