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生猪价格呈现出明显的反弹迹象,市场情绪有所回暖。然而,尽管短期价格回升,行业内外仍对四季度生猪市场的走势保持高度关注,尤其是担忧是否会重演‘旺季不旺’的局面。在产能持续释放、供应压力不减以及消费需求恢复乏力的多重因素交织下,市场整体仍面临较大挑战。
从供应端来看,四季度正处于生猪产能集中释放的关键阶段。无论是大型养殖集团还是中小型散户,均存在较强的出栏意愿。岁末年初是企业完成年度出栏目标的重要节点,各大集团普遍有‘冲量’操作,加快生猪出栏节奏。与此同时,随着气温下降,养殖户倾向于将体重较大的生猪集中出栏,以规避冬季饲养成本上升和疫病风险。因此,市场上生猪供应量将持续增加,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宽松格局。
需求方面,传统利好因素正在逐步显现。进入11月后,南方地区陆续开启腌腊 season,猪肉消费季节性回暖,屠宰企业的开工率也有望提升,带动短期内需求上行。但值得注意的是,2026年春节推迟至2月份,导致传统的年货备货高峰期相应延后,原本集中在12月和1月的消费高峰被拉长且分散,难以形成强劲的集中采购浪潮。这意味着即便进入消费旺季,需求的增长也将趋于平缓,缺乏爆发力。
此外,近年来居民消费习惯发生转变,猪肉在整体膳食结构中的占比有所下降,叠加经济环境影响下的消费信心尚未完全恢复,终端市场对高价猪肉的接受度有限。因此,即便屠宰量维持在年内相对高位,实际消费的兑现程度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过往多个年度都曾出现‘旺季不达预期’的情况,今年再度出现‘旺季不旺’的可能性依然较高。
综合供需两端分析,尽管四季度有季节性需求支撑,但供应端的压力更为突出。生猪出栏量持续攀升,市场供给充裕,而需求增长缓慢且缺乏集中爆发点,难以对价格形成有效支撑。在此背景下,生猪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养殖企业或将延续亏损状态。未来市场能否企稳,还需密切关注出栏节奏、疫病防控及宏观消费复苏的联动效应。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