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医疗器械的规范使用和彻底消毒是保障猪群健康的重要环节。其中,猪用去势刀和注射器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类工具,其消毒是否到位、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猪只的生命安全和养殖场的整体防疫水平。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交叉感染,甚至导致疫病大面积传播。因此,掌握科学的消毒方法和正确的使用流程,对每一位养殖人员都至关重要。
  目前,猪场中最常见且成本较低的消毒方式主要有两种:煮水消毒和酒精消毒。然而,这两种方法若操作不严谨,消毒效果将大打折扣。采用煮水消毒时,必须先将使用过的器械用清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的血液、组织等有机物,再放入沸水中持续煮沸至少40分钟。这一过程能有效杀灭大多数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但需特别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器械都耐高温,如含有塑料部件或特殊涂层的工具,长时间高温煮沸可能导致变形或损坏,应根据材质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
  而酒精消毒虽然操作简便,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明显局限。无论是采用擦拭还是浸泡的方式,75%浓度的医用酒精仅对部分细菌有效,对于猪场中常见的顽固病原体,如非洲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以及某些芽孢类微生物,则难以起到理想的灭活作用。因此,酒精更适合用于器械表面的初步清洁或辅助消毒,不能作为唯一的灭菌手段。尤其在疫情高发期或进行重大手术前,必须配合更彻底的高温或化学消毒措施。
  在使用环节,最关键的原则是杜绝连续重复使用同一器械而不更换或不消毒。以注射针头为例,必须严格执行‘一猪一针’制度。由于针头会直接刺入皮下或肌肉组织,甚至进入血管,一旦重复使用,极有可能将病原体从一头猪传播至另一头,造成整群感染。为确保免疫或治疗工作的顺利推进,养殖场应提前准备充足的针头,避免因数量不足而被迫重复使用。即便经过消毒处理,也不建议重复使用针头,因为微小的损伤可能藏匿病原,增加风险。
  在更换注射器针头时,操作细节同样不容忽视。严禁用手直接接触针头的尖端部分,即使佩戴了手套也不可取,因为手套本身可能已被污染。推荐使用经过高温灭菌的镊子夹取针头底部进行安装,这样既能保证无菌操作,又能防止意外扎伤。这种看似繁琐的步骤,实则是防控人为传播疾病的关键屏障。
  对于猪用去势刀而言,也应遵循分批消毒、交替使用的原则。理想状态下应做到每头猪使用单独的刀具,但在实际操作中可准备多把刀具,按批次轮流使用,并在每轮使用后立即清洗并进行高温消毒,确保下一次使用的安全性。市面上常见的传统去势刀价格低廉,每把仅需三到五元,而笔式阉割刀稍贵,约十几元,投入成本极低。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支出,却能在关键时刻避免重大经济损失。绝不能因贪图小利而省略消毒程序,毕竟阉割属于创伤性操作,一旦引发感染,不仅影响生长速度,还可能导致败血症甚至死亡。
  综上所述,猪用医疗器械的消毒与使用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作。只有将科学的消毒方法与严谨的操作规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筑牢生物安全防线。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成为疫病爆发的导火索,因此,养殖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从小处着手,从细节抓起,切实保障猪群健康与生产效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