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0月接近尾声,国内生猪市场迎来重要转折。此前持续低迷的猪价逐步走强,市场正式进入季节性上涨通道。数据显示,外三元标猪价格累计上涨0.84元/公斤,涨幅达7.6%,全国主流地区生猪出栏价重新站上每公斤12元大关,即重返‘6元时代’(按斤计价)。这一轮反弹不仅缓解了养殖端长期亏损的压力,也提振了行业信心。尤其是在河南等地,部分大型养殖企业出栏成本已降至11.6元/公斤左右,亏损幅度显著收窄,部分甚至接近盈亏平衡点。
  本轮猪价上涨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多重因素叠加。首先,10月中旬猪价一度探底至11元/公斤附近,养殖企业头均亏损高达200至300元,导致散户与集团猪企普遍产生强烈抵触情绪,惜售心理增强。其次,随着气温明显下降,尤其是霜降节气过后,南方地区天气转凉,居民对猪肉的需求逐步回升。终端市场白条肉交易活跃,屠宰企业订单量增加,开工率稳步提升,带动了对生猪的采购需求。
  更为关键的是,二次育肥群体在此轮低价阶段积极入场补栏。由于标猪价格处于相对低位,而标肥猪之间的价差扩大,使得二次育肥的利润空间显现,市场信心迅速恢复。南北多地出现二育集中采购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截留了本应流入屠宰环节的猪源,加剧了屠企收猪难度,进一步推高了猪价。这种阶段性需求的集中释放,成为支撑本轮价格快速反弹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猪价重心上移,市场也逐渐显现出新的压力。一方面,二次育肥的成本不断抬升,叠加今年能繁母猪去化进度缓慢,整体产能仍处高位,市场对未来供应过剩的担忧并未消除。部分二育主体开始趋于谨慎,入场节奏放缓,观望情绪加重。另一方面,尽管天气转冷带动了肉类消费回暖,但受禽肉、牛羊肉等替代品影响较大,加之居民饮食结构变化,猪肉消费的实际增幅有限,难以形成持续拉动。
  与此同时,供给端压力依然存在。多数养殖企业在本月仍有较大的出栏计划,尤其是一些头部集团猪企,在猪价回升后已有‘由亏转盈’的迹象,出栏积极性提高。部分企业为完成月度目标,仍在加快出栏节奏,月底前或出现集中冲量现象,这对猪价继续上行构成一定制约。因此,当前市场呈现供需多空交织的局面,猪价难以单边上涨。
  综合来看,预计10月26日外三元生猪均价将稳定在11.88元/公斤左右,整体走势以稳中偏强为主。考虑到月末生猪出栏节奏可能放缓,叠加标肥价差仍处高位,养殖端挺价惜售情绪较强,短期内猪价仍有支撑。虽然进一步大幅上涨的空间受限,但在季节性需求逐步释放和底部支撑稳固的背景下,10月末猪价有望维持波动偏强的运行态势,为四季度行情回暖奠定基础。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