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0月接近尾声,国内生猪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筑底反弹态势。回顾本月上中旬,猪价整体承压下行。主要原因是消费需求增长乏力,而各大养殖企业出栏计划集中,产能释放加快,导致供应端压力显著增加。特别是在国庆节与中秋节双节过后,节日消费红利迅速消退,市场需求进入惯性回落阶段,叠加养殖场恢复常规出栏节奏,生猪价格加速探底。数据显示,外三元标准体重生猪价格一度跌至每公斤11元的低位,创下阶段性新低。
然而,进入10月中下旬后,市场形势悄然转变,猪价开启强劲反弹模式。一方面,随着气温逐步下降,南方地区高温天气结束,居民对鲜肉的需求明显回升,城市终端消费和内销市场活跃度提升。另一方面,二次育肥现象重新升温,养殖户普遍认为当前标猪性价比高,补栏积极性显著增强,尤其在中南、华东等区域,二育户大量采购标猪进行短期育肥,极大增强了市场对标猪的承接能力。这一需求增量有效支撑了猪价的上行动力。
与此同时,供应端也出现积极变化。由于此前猪价长期处于亏损区间,多数养殖场面临出栏即亏损的局面,因此抗价惜售情绪逐渐升温。无论是散户还是大型集团企业,均主动放缓出栏节奏,部分企业甚至暂停竞价销售,以等待更好的价格窗口。社会面生猪流通量减少,加之大体重肥猪的市场需求旺盛,推动中大猪价格快速上涨,进一步提振了整个市场的信心。多重利好因素叠加,使得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一度冲高至每公斤11.84元,涨幅明显。
不过,近期猪价涨势有所放缓,局部地区出现震荡回调。北方多个主产区猪价小幅下跌,市场整体呈现弱稳格局。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价格回升,养殖端亏损局面缓解,挺价心态松动,部分社会猪场和集团企业开始增加出栏量,供应压力略有回升。同时,二次育肥的成本门槛抬高,部分投资者对后市预期趋于谨慎,补栏意愿减弱,导致标猪采购热度降温,屠宰企业在收猪环节的压力也随之减轻。
尽管如此,月末市场的底部支撑依然稳固。季节性消费旺季临近,猪肉需求有望继续回暖,部分地区仍存在零星的二次育肥行为,为市场提供一定托底力量。此外,据行业观察,主流头部养殖企业可能在月底采取缩量出栏、择机拉涨的策略,进一步限制猪价大幅回落的空间。综合来看,在供需博弈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预计短期内猪价不具备大幅下跌的基础。根据最新数据,10月26日外三元标猪平均报价已回升至每公斤11.88元,后续走势需重点关注大型养殖企业的出栏节奏、二次育肥的参与程度以及屠宰企业开工率的变化情况。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