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10月,国内进口猪肉市场整体表现疲软,价格呈现缓跌态势。受国产鲜肉与冻品价格持续走低影响,进口猪肉的价格优势明显收窄,部分品类甚至出现“倒挂”现象——即进口冻品价格高于国产鲜肉,导致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主要进口猪肉品类价格普遍回落:其中进口前肘均价为17416.67元/吨,较月初下跌1.88%;进口肋排均价为33287.18元/吨,下降2.21%;猪头均价为10600元/吨,降幅达5.50%;仅有进口颈骨价格维持稳定,报9500元/吨,与月初持平。整体来看,进口冻品市场交投清淡,价格承压下行。
  本轮进口猪肉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国产猪肉价格的持续探底。10月以来,国内生猪供应充足,消费端支撑不足,推动鲜品猪肉价格快速回落。数据显示,至10月中旬,国产二号肉和四号肉的鲜品价格已分别降至17.38元/公斤,较月初累计跌幅超过7%。尽管下旬价格略有反弹,但回升幅度有限。截至10月24日,鲜品二号肉均价为17.71元/公斤,较月初仍下跌5.56%;四号肉均价为17.75元/公斤,下跌5.54%。同期冻品价格也同步走弱,冻品二号肉和四号肉均价分别为17.72元/公斤和17.76元/公斤,均较月初下滑超过5%。在国产猪肉价格低位运行的背景下,进口冻品的成本劣势愈发突出,价格竞争力大幅削弱。
  随着进口产品与国产鲜肉之间的价差缩小甚至倒挂,下游终端用户采购意愿显著降温。多数加工企业及经销商采取随用随采策略,减少库存积压风险,部分客户更是主动降低对进口冻品的依赖比例,转向更具性价比的国产猪肉。这使得进口冻品销售节奏放缓,流通渠道不畅。虽然当前港口库存整体处于较低水平,进口商具备一定的挺价基础,但由于需求端缺乏实质支撑,挺价难度较大,多数商家只能选择小幅降价以促进出货,导致市场价格整体呈缓慢下行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库存压力相对可控,进口猪肉的跌幅小于国产猪肉,体现出一定抗跌性。
  展望2025年11月至12月,进口猪肉市场仍难有明显起色。从供应端看,第四季度猪肉及其副产品的进口量预计仍将保持低位,叠加港口库存有限,进口商整体销售压力不大,存在继续挺价的心理预期。然而,需求面并未释放积极信号。尽管年底是传统猪肉消费旺季,节庆备货或带来短期需求提振,但考虑到前期猪源充足、养殖端出栏节奏平稳,国产猪肉价格虽有小幅反弹可能,但整体仍将维持在较低区间运行。在此背景下,进口冻品难以重新建立价格优势,下游采购积极性预计依旧偏弱。部分进口商为加快资金回笼,可能采取降价促销策略以换取销量。综合供需两方面因素判断,未来两个月进口猪肉价格大概率延续稳中偏弱走势,虽跌幅有限,但回暖动力不足,市场或将维持清淡格局直至年末。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