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强制上报的一类动物疫病。该病毒仅感染猪类,不分品种与日龄,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强毒株感染后5至14天即可导致病猪死亡,死亡率高达近100%。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特效治疗药物,一旦暴发,往往造成毁灭性损失,已成为威胁全球养猪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病毒主要通过口鼻途径在猪只之间传播,依赖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受污染的物品实现扩散。值得注意的是,ASFV对化学消毒剂和物理环境有极强的耐受能力,在饲料、水源、车辆、工具等媒介上可长期存活。例如,在常温饲料中可存活30天以上,塑料表面达50天,木质材料甚至超过100天。随着病毒在流行区域逐渐适应宿主,其致病性可能趋于缓和,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症状,但这反而增加了防控难度,使疫情更难被及时发现和清除。
  2018年8月,非洲猪瘟首次传入中国,迅速蔓延至全国,给生猪产业带来巨大冲击。疫情高峰期导致全国生猪存栏量锐减近半,猪肉市场价格翻倍,产业链上下游遭受重创。然而,这场危机也倒逼中国养猪业加速转型升级,推动生物安全体系从粗放走向精细化管理。经过多年努力,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与‘精准清除’策略相结合,许多猪场实现了稳定复产,行业逐步恢复繁荣。但与此同时,部分养殖场因疫情趋缓而放松警惕,误以为病毒威胁已消失或毒力减弱,这种麻痹心理正成为新的风险隐患。事实上,非洲猪瘟从未远离,稍有疏忽便可能死灰复燃。
  在实际防控中,一些看似微小却极其关键的生物安全漏洞常常被忽视,成为疫情入侵的突破口。首要风险来自‘致命入口’——车辆与人员流动。据统计,约80%的疫情是由运输车辆(如运猪车、饲料车)带入病毒所致。车轮、车厢缝隙、驾驶室地板乃至工作人员鞋底都可能携带活病毒,并在环境中存活超过7天。曾有案例显示,一辆未经彻底消毒的车辆途经多个猪场,导致3公里范围内的多家养殖场接连暴发疫情。因此,必须在距离猪场3公里外设立专业洗消中心,执行高标准清洗消毒程序:轮胎使用65℃以上热水冲洗,驾驶室采用臭氧熏蒸不少于30分钟。同时,人员管理要落实‘三不接触’原则:不跨场流动、消毒流程不偷工减料、严禁携带任何肉制品进入生产区。
  其次是‘沉默媒介’——饲料与饮水系统。ASFV可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的饲料中存活一个月之久,若原料受到污染,极易引发大规模感染。此外,雨水倒灌、地下水污染或水线内部滋生生物膜,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通道。2025年的监测数据显示,部分猪场的料槽和饮水管道中曾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为此,必须对饲料实施高温制粒处理,确保在85℃条件下持续加热至少3分钟;饮用水则应添加0.5%柠檬酸进行酸化处理,抑制病毒活性。同时,定期对料线、水线进行采样检测,建立动态监控机制,杜绝潜在污染源。
  第三大隐患是‘隐形炸弹’——物资与工具的交叉污染。手机、兽药包装盒、注射器、维修工具等日常用品表面均可携带病毒。实验表明,ASFV在塑料表面可存活50天,在木质器具上甚至能维持100天以上的感染能力。对此,必须严格执行物资入场前的消毒流程,推荐使用甲醛熏蒸法(40毫升/立方米密闭空间熏蒸12小时),并对所有进场物品进行分类管理。推行‘红黄绿’三区管理制度:红色为污染区、黄色为缓冲区、绿色为洁净区,各区域工具专用,严禁混用。同时,强化对病死猪、粪污、垫料等高风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传播。
  第四类高危环节是‘定时炸弹’——猪群的异常流动。引种过程中若未严格筛查,潜伏期带毒种猪可能将病毒悄然引入健康群体;淘汰猪在中转站停留期间,也易因交叉接触而造成污染。2023年某大型养殖集团就因引种检测存在漏洞,导致一场大规模疫情暴发,经济损失逾亿元。为防范此类风险,必须实行双重检测机制:引种前采集唾液样本进行qPCR检测,并在21天后重复血液ELISA检测,确保双重阴性方可入场。售猪环节须设置单向流动的出猪台,避免回流污染,每次使用后应对垫料进行彻底焚烧处理,并对场地全面消毒。
  最后不可忽视的是‘跨界杀手’——野生动物的传播威胁。野猪活动范围可达20公里,是天然的病毒携带者。欧洲部分地区野猪群体中ASFV阳性率已达15%,对中国边境地区的防控构成持续压力。此外,鸟类、老鼠等小型动物也可通过粪便、羽毛或身体接触传播病毒。为此,养殖场外围应建设深度达1.5米的防野猪沟渠,并以混凝土加固内壁,形成物理隔离屏障。全场每月需开展一次集中灭鼠行动,使用溴敌隆等高效饵剂。饲料储存塔必须密封严实,并加装防鸟网或防鸟刺装置,防止飞鸟栖息排泄物污染饲料和环境。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的防控是一场‘100减1等于0’的严峻战役,任何一个微小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全军覆没。尽管当前疫情整体趋于平稳,但病毒始终潜伏在边缘,伺机而动。养猪人绝不能因短期平静而掉以轻心。唯有坚持科学防控、细化管理流程、堵住每一个潜在漏洞,才能真正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生物安全防线。防控无小事,责任重于山,行动就在此刻!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