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急性疾病的暴发往往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是那些以突然死亡为特征的病症。这些疾病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应激和代谢异常等多个方面,准确识别病因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梳理几类常见的急性疾病,涵盖其病原、临床表现、剖检特征及防治要点,为猪群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急性回肠炎是由胞内劳森氏菌感染引起,主要影响16周龄以上的育肥猪。患病猪表现为采食量显著下降,排出褐色或出血性粪便,部分病例甚至在未表现出明显腹泻的情况下突然死亡。剖检可见回肠和盲肠部位黏膜出血、增生,肠壁增厚,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此类似,增生性出血性肠炎也多发生于健康状况良好的大体重猪群,尤其在经历长途运输等强烈应激后更易诱发。其典型症状包括排泄煤焦油样黑色粪便、食欲减退、体温短暂升高,最终可能猝死。该病对泰妙菌素等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反应良好,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蔓延。
  急性胃溃疡是另一类威胁育肥猪健康的消化道急症,病变集中于胃贲门与食道连接处。病猪常出现体表苍白、呕吐及排出黑色柏油样粪便,严重者因大出血而突然死亡。剖检时可见胃内存在大量血凝块,贲门区域有明显的溃疡灶,黏膜破损深达肌层。胃肠扭转则多由饲喂不规律、暴饮暴食引发,导致胃肠供血受阻,进而发生机械性梗阻。剖检可见整个胃肠道明显充气膨胀,肠袢扭曲成团,部分小肠甚至围绕脊柱发生旋转,造成血液循环中断,若不及时发现极易致死。此外,出血性肠病综合征好发于4至6月龄的育肥猪,临床表现为排出黑色如煤焦油状的粪便,并迅速死亡。剖检发现小肠腔内充满血液,但肠壁无明显增厚或肥厚现象,区别于其他慢性增生性肠病。
  呼吸系统急性疾病中,急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是生长育肥阶段最为危险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最急性型病例往往无前期症状即猝然死亡,而急性发作时则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1℃以上)、精神极度萎靡、食欲废绝,鼻端、耳尖、眼周及后躯皮肤呈现发绀现象。病猪常采取犬坐姿势,腹部起伏剧烈,呈现典型的腹式呼吸,气管内充满泡沫状或血性黏液。剖检可见肺组织广泛出血、坏死,肺叶间融合,但通常不伴有纤维素性胸膜炎。另一重要疾病——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也可导致猪只突然死亡,伴随皮肤发绀、关节肿胀等症状,剖检显示全身淋巴结显著出血,脾脏和肾脏肿大,呈败血性病理变化。
  除了感染性疾病,非传染性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应激综合征是育肥猪在转群、运输、高温或密度过高等刺激下发生的急性生理紊乱,与氟烷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发病时猪只出现肌肉抽搐、僵直、体温急剧上升、呼吸困难,死后尸僵迅速形成,但剖检无特异性器官病变。电解质失衡也是潜在诱因,如血钾过高或过低均可干扰心脏电生理活动,导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常见于应激状态或饲料配方不合理的情况。此外,心脑系统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脑心肌炎等,也可能引发心跳加速、肌肉震颤、抽搐等症状,最终以急性死亡告终。中毒因素如霉菌毒素污染饲料或药物使用不当,亦可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而突发死亡。
  针对上述多种急性疾病的防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原则。首先,强化饲养管理,确保饲料营养均衡、粒径适宜,避免过度饲喂和饲喂不规律;同时减少各类应激源,如优化运输流程、改善圈舍环境。其次,建立定期健康监测机制,对异常个体早发现、早隔离、早处理。疫苗接种是防控特定传染病的关键手段,如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疫苗应纳入常规免疫程序。此外,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有助于阻断病原传播链条。一旦发生急性死亡病例,应及时进行剖检,并结合实验室检测手段明确病因,实现精准诊断与针对性治疗,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损失,保障猪群健康稳定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