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在配种成功后,进入妊娠阶段的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胚胎着床、胎儿发育以及最终的产仔数量和质量。在实际生产中,母猪配种后通常有两种饲养路径:一部分猪场会立即将其转入妊娠舍进行集中管理;另一部分则继续留在配怀舍饲养,待确认怀孕后再转移。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转圈(即转移栏舍)的时间必须科学安排。最佳的转圈时机是在配种后的前3天内,或等到配种30天之后。这是因为配种后的第4至29天是胚胎着床的关键时期,此时若发生环境变化、运输或群体调整等应激,极易影响孕酮水平,导致胚胎无法顺利着床,增加早期流产风险。因此,避免在此敏感期内进行转群操作,是保障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措施。
饲料管理是母猪妊娠期饲养的核心环节之一。从配种成功的那一刻起,就应立即切换为专用的怀孕母猪饲料。饲料的选择可以是自配料,也可以是市售的全价颗粒料。若选择自配饲料,务必选用正规大厂生产的预混料,确保营养成分稳定可靠;同时严格把控原料质量,尤其是玉米和麸皮,绝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原料,以免引发中毒或生殖系统紊乱。在配种后的前30天,胚胎体积微小,对营养的需求极低,此时若饲喂过量高能高蛋白饲料,反而会导致体内孕酮浓度下降,从而提高胚胎死亡率,并可能造成母猪体况过肥,影响后续哺乳能力。因此,这一阶段必须实行限饲策略,建议每日每头母猪饲喂量控制在2公斤左右。30天后可适当增加至不超过2.3公斤,并根据情况添加青绿多汁饲料,如胡萝卜、苜蓿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此外,严禁饲喂发霉、变质、冰冻、有毒或刺激性强的饲料,饮水必须清洁充足,以维持母猪健康稳定的生理状态。
配种后15天起,养殖场就要开始密切关注母猪是否出现返情现象,尤其要重点观察配种后18至24天这一关键窗口期。这是母猪第一个潜在发情周期的时间段,若发现外阴红肿、黏液分泌增多或有爬跨行为,说明可能未受孕成功,需及时记录并安排复配。与此同时,整个妊娠前期,特别是怀孕45天以内,必须最大限度减少各类应激因素的影响。热应激、剧烈运动、频繁打针、环境突变、疾病感染等都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干扰受精卵着床,甚至引发早期胚胎死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怀孕约40天时应尽量避免疫苗注射,尤其是反应较强的疫苗,如口蹄疫疫苗,因其可能诱发母猪体温升高或免疫应激,进而增加流产风险。只有通过精细化的日常管理和科学的饲养方案,才能有效提升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和整体繁殖效率。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