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养猪生产中,自繁自养是许多养殖户实现稳定收益的主要模式。而母猪作为猪场的核心生产力,其产后泌乳状况直接关系到仔猪的成活率和后期生长发育。一旦母猪出现奶水不足,不仅会影响乳猪的体重增长,还可能埋下免疫力低下、易患病等隐患。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母猪的泌乳量,成为养殖户必须重视的问题。除了加强营养供给外,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环境调控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的营养供给是保障母猪泌乳的基础。哺乳期母猪应饲喂优质、易消化、适口性好的全价饲料,确保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全面均衡。同时,可在日粮中适当添加青绿多汁饲料,如胡萝卜、南瓜、甜菜等,以及块根块茎类食物,不仅能促进乳腺分泌,还能有效预防产后便秘。饲料必须新鲜、无霉变、无毒性,避免因劣质原料影响母猪健康和产奶质量。产后的前几天应控制喂量,逐步增加,防止消化不良。
  其次,良好的养殖环境对母猪泌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和污物,防止细菌滋生。通风要良好,但需避免冷风直吹,尤其是在冬季,应配备取暖设备,防止贼风侵袭,确保产房温度适宜。定期使用广谱且刺激性小的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料槽也要每日清洗,防止残留饲料发霉变质。一个安静、舒适、卫生的环境,有助于母猪放松身心,提高泌乳效率。
  乳房与乳头的健康管理同样是提升泌乳量的重要环节。乳腺的发育程度与仔猪的吸吮频率密切相关,尤其是初产母猪,更需要精心护理。建议从产前15天开始,每天用40℃左右的温水浸湿干净毛巾,轻柔按摩母猪乳房,持续至断奶前后,可显著促进乳腺发育。产床必须平整、无尖锐物,防止乳头被刮伤或感染,影响哺乳。若发现乳头破损或红肿,应及时处理,避免发展为乳腺炎。
  充足的饮水是维持正常泌乳的必要条件。哺乳期母猪每天需水量高达20-30升,缺水将直接导致奶水减少甚至停止泌乳。因此,产房内应安装出水量不低于1.5升/分钟的自动饮水器,并配备储水装置,确保母猪随时可以饮用清洁水源。尤其在夏季高温或饲料偏干的情况下,更应关注饮水供应是否充足。
  此外,采用‘少喂勤添’的饲喂方式,能更好地适应母猪产后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的特点。初期每次喂食量不宜过多,建议每天分3到4次投喂,随着泌乳量上升,逐步增加饲料供给。这种方式既能减轻胃肠负担,又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对于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实行自由采食,进一步提升母猪的摄食量和泌乳能力。
  最后,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母猪体质。产后2至3天,可在圈舍内引导母猪缓慢活动,每天坚持半小时左右的走动,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乳腺供血,从而提升泌乳量。特别是在农村散养或大栏饲养条件下,合理安排活动空间和时间,对母猪恢复体力和提高生产性能具有积极作用。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