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行业的发展初期,关于霉菌毒素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外品牌的推广和引导。这些品牌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理念,也推动了脱霉剂产品的普及,使得许多国际品牌深入人心。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市面上的脱霉剂产品迅速泛滥,来自不同国家的产品琳琅满目,价格从每公斤几元到上百元不等,甚至出现低至几毛钱一斤的廉价产品。这种混乱的市场局面让消费者难以分辨产品质量的高低,陷入选择困境。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企业利用监管漏洞进行虚假操作。一些公司仅进口少量国外产品并获取‘外饲准字’批号(有效期五年),之后便自行生产仿制产品,质量无法保障。更有甚者,根本没有实际进口任何产品,而是虚构国外品牌、编造批准文号和质量标准,使用具有‘洋味’风格的包装袋,内装成本极低的膨润土等填充物,以次充好,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这类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无效,还可能因吸附能力差或含有杂质而加剧动物健康风险。
  为何这类劣质产品能长期存在?原因既有主观也有客观。主观上,许多养殖户对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吸附剂的作用机制缺乏科学认识,容易被低价诱惑;客观上,霉菌毒素本身种类繁多、分布复杂,检测难度大,其对动物造成的慢性损害也难以量化评估。同时,脱霉剂的吸附效果缺乏统一、便捷的检测手段,导致用户几乎完全依赖‘感觉’来判断产品好坏,进一步助长了虚假宣传的空间。
  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养殖户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外观特征初步鉴别脱霉剂的真伪与品质。首先,正规矿物类吸附剂的粒度必须非常细腻,通常要求在28微米以下,若手感粗糙或可见明显颗粒,则极有可能是劣质产品。其次,高品质吸附剂质地干燥且密度适中,若一袋看似不多却异常沉重,很可能是掺入了沙石或重质矿物。第三,可用水测试:将产品倒入水中搅拌,真正的矿物吸附剂会形成均匀的悬浊液,不会快速沉淀;而添加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的产品则会有轻质粉末漂浮于水面,这是正常现象,反之若全部迅速沉底,则需警惕。
  除了外观判断,更关键的是通过实际使用效果来验证脱霉剂的质量。有三个简单但有效的观察指标:一是猪群发病率是否显著下降,持续使用两个月以上后若呼吸道疾病、腹泻等常见病减少,说明对黄曲霉毒素等免疫抑制性毒素的吸附有效;二是采食量和食欲是否提升,若猪只进食积极、增重加快,表明T-2毒素、呕吐毒素等影响消化系统的霉菌毒素得到了有效控制;三是母猪假发情现象是否减少,这直接反映产品对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的吸附能力,该毒素极易引发生殖紊乱。
  深入评估脱霉剂效果还需从三大核心维度系统观察。首先是免疫力变化:霉菌毒素尤其是黄曲霉毒素会严重破坏肝脏功能和免疫系统,导致疫苗效果降低、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可通过解剖检查胸腺、脾脏萎缩情况以及肝脏是否有变色、硬化等损伤迹象;也可通过血清学检测对比免疫球蛋白水平和抗体持续时间。其次是生长表现:T-2毒素和呕吐毒素会导致拒食、消瘦、料肉比升高,使用合格脱霉剂后应能看到采食量回升、日增重提高、出栏周期缩短。最后是繁殖性能:F-2毒素不仅引起假发情,还会导致流产、死胎、弱仔率上升、母猪使用年限缩短等问题。长期跟踪母猪的发情规律、产仔数、成活率及乳房炎发生频率,是判断脱霉剂综合效力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面对鱼龙混杂的脱霉剂市场,养殖户不能仅凭价格或包装做决定,而应结合物理鉴别、使用反馈和长期数据跟踪,理性选择真正高效、安全的产品。只有正确认识霉菌毒素的危害,掌握科学的评判方法,才能有效保护猪群健康,提升养殖效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