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向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楼房养猪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在防控非洲猪瘟、节约土地资源、保障生猪产能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成为推动传统养猪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然而,由于楼房猪场具有高密度饲养、空间封闭性强等特点,环境控制成为影响生物安全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为此,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应运而生,通过集成物联网、传感器、自动化控制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构建起涵盖舍内与场区两大层面的全方位、精细化管理体系,为现代生猪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生猪智能环境控制技术,是指利用物联网感知设备、智能控制器和数据分析平台,对猪舍内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通风状态等关键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自动调节与远程管理的技术体系。该系统不仅能够精准调控养殖环境,提升生猪的健康水平和生长效率,还能有效降低饲料消耗和能源使用,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改善动物福利,并减轻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高度自动化的楼房猪场中,这一技术已成为实现高效、绿色、可持续养殖的核心支撑。
  在舍内环境控制方面,楼房猪场已从过去依赖人工经验或单一参数调控风机、湿帘的粗放模式,转向基于多维度数据融合的智能闭环控制系统。该系统由环境传感器网络、中央数据处理单元、自动执行设备(如风机、湿帘、喷雾装置)以及可视化监控平台组成,涵盖温湿度调控、智能通风、除臭管理和清粪作业四大核心模块。例如,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可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猪只的需求,动态调整降温与加湿策略,配合光控与饲喂系统联动运行,实现全自动管理,据测算可节约饲料约12.5%,节能达20%以上。
  智能通风系统则通过高精度气体传感器持续监测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结合温湿度数据,自动调节风机频率和进风口开度,确保空气流通稳定、新鲜洁净。这种按需供风的模式不仅能有效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还可在夏季有效降温、冬季避免冷应激,维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与此同时,智能除臭系统采用负压收集方式,将猪舍产生的恶臭气体集中导入除臭单元,经过生物滤床、水洗或等离子处理后达标排放;部分猪舍内部还配备喷雾降尘系统,利用气溶胶吸附原理降低粉尘与异味,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
  针对粪污集中处理难题,智能清粪系统通过自动化刮粪机、定时冲洗系统乃至具备自主导航与避障功能的清粪机器人,实现粪便的定时清理与定点清除。这些设备可根据传感器反馈的粪污堆积情况智能启动,大幅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同时保持栏舍干燥清洁,降低病原滋生风险。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智能清粪机器人将在复杂楼层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提升整体清洁效率与生物安全性。
  在场区环境控制层面,楼房猪场建立了覆盖生物安全、固废处理、污水处理、臭气治理与资源化利用五大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其中,智能生物安全系统是防疫体系的基石,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车辆轨迹追踪与AI行为分析技术,对人员、物资、运输车辆及媒介生物实施全流程闭环管控,实时评估风险等级并触发预警机制,有效阻断疫病传入途径。智能固废处理系统则依托物联网平台实现畜禽粪便、垫料、废弃饲料等固体废弃物的全程可追溯管理,支持无人化操作与远程运维,提升无害化处理效率。
  针对高密度养殖带来的污水压力,智能污水处理系统整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工艺仿真模型,对各处理环节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优化,一旦检测到异常指标即自动报警并指导检修,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同时,智能臭气控制系统聚焦猪舍排风端、粪污处理区和污水处理站等重点区域,通过空气质量传感器网络联动风机与除臭设备,实现臭气排放的精准调控与远程监管,显著减轻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尤为重要的是,智能资源化利用系统正在推动养殖废弃物从“负担”向“资源”的转变。通过对粪污进行固液分离、发酵腐熟、压缩干燥等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沼气或生物质燃料,不仅实现了污染物的减量化与无害化,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借助电子标签、数据台账与边缘计算技术,整个资源化流程可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监管,提升资源转化率与运营透明度,助力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
  综上所述,在集群化、立体化的楼房养猪新模式下,智能环境控制技术正逐步走向成熟,其在提升生产效率、保障生物安全、降低环境负荷和促进资源循环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未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算法和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融入,楼房猪场的环境管理系统将更加智慧化、自适应和一体化,为我国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