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最新一期生猪产品相关数据。整体来看,我国生猪产能保持在正常区间,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的103.5%,处于调控方案设定的绿色区域,表明当前产能波动合理,未出现过度扩张或收缩。与上月相比,能繁母猪存栏微降0.1%,同比持平,反映出行业整体生产节奏趋于平稳,养殖场户补栏情绪谨慎,产能调整进入精细化阶段。
从屠宰端看,生猪供应持续释放。2025年8月份,全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达到3350万头,环比增长5.8%,同比增长高达29.6%;今年前八个月累计屠宰量已达24870万头,同比增长17.4%。这一数据表明市场生猪出栏量充足,供给压力较大,是导致后期猪价持续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前期压栏生猪陆续出清以及规模化养殖企业出栏节奏加快,市场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
价格方面,多项指标呈现全面回落态势。8月份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4.23元/公斤,环比下降4.1%,同比大幅下滑31.0%;批发市场白条猪均价为20.08元/公斤,环比降2.3%,同比降25.9%。终端零售价格也同步下行,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均价为31.10元/公斤,后腿肉为27.74元/公斤,县乡集贸市场猪肉零售价则为24.98元/公斤,均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与此同时,仔猪和二元母猪价格继续探底,分别报33.63元/公斤和32.52元/公斤,同比降幅达24.0%和14.3%,显示养殖户补栏意愿低迷,对未来行情持观望甚至悲观态度。
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猪肉进口继续收缩。8月份进口猪肉8.17万吨,环比减少7.5%,同比下降12.5%;猪杂碎进口9.71万吨,同比降9.9%。这主要得益于国内产能恢复及消费者对国产猪肉信心增强。相比之下,出口表现分化:猪肉出口0.34万吨,虽环比略有下滑,但累计出口同比增长40.3%;猪杂碎出口0.67万吨,同比上涨7.2%。说明我国在特色肉制品和副产品领域仍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出口结构正在优化。
成本收益层面,行业普遍陷入亏损状态。8月份猪粮比价为5.94,同比下降29.6%,已接近盈亏平衡线。数据显示,散养生猪每头产值为2036元,成本高达2145元,净亏损109元;规模养殖情况稍好但仍亏损,每头产值2009元,成本2066元,净亏损57元。相较2024年同期盈利超500元的高点,当前养殖效益急剧下滑。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时散养和规模养殖尚有微利(分别为6元和21元),而8月即转为全面亏损,反映出猪价下跌速度远超成本下降幅度,养殖企业面临现金流压力加大。
综合来看,2025年8月我国生猪产业呈现出‘产能正常、供应充裕、需求偏弱、价格低迷、全行业亏损’的运行特征。尽管产能调控机制有效避免了极端波动,但在供需失衡背景下,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正考验着养殖主体的抗风险能力。未来需密切关注能繁母猪去化节奏、消费回暖程度及政策托市可能性,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助力行业走出低谷。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