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正大集团在生猪养殖领域的动作频频,引发行业高度关注。作为全球母猪存栏量排名第三的企业(达111.5万头),正大不仅持续扩大自身产能,更通过一系列战略合作,与牧原股份、中粮集团、扬翔股份等行业龙头强强联合,推动多个百万头级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落地。这一系列举措背后,是正大在全球农业布局中下一盘深远的战略大棋——以中国为根基,整合技术与资源,打通国内外市场,打造从种猪育种到食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并借助其在东南亚的深厚网络,成为中国养猪企业“出海”的关键桥梁。
  2025年8月以来,正大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8月28日,正大集团与全球最大养猪企业牧原股份在泰国曼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饲料供应、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人才培养及资本运作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协同。此次合作意义重大:牧原能繁母猪存栏达343万头,正大为111.5万头,两者合计超过450万头,堪称全球养猪业头部力量的首次强强联手。这场‘超级联盟’不仅将提升双方的成本控制能力与抗风险水平,更为后续技术输出和国际市场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紧接着,9月11日,正大旗下曼谷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与中粮国际签署全球业务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两家跨国粮商在国际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双方将在大豆、玉米等饲料原料的全球采购与物流配送方面深化协作,保障供应链稳定性,降低养殖成本。与此同时,9月15日,正大资深董事长谢国民亲自带队考察影子科技,并与扬翔集团举行战略性合作研讨会。双方聚焦智能化养猪,计划共同推广FPF智能养猪系统,实现养殖过程的数据化、自动化管理,并将合作范围延伸至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推进智能农业技术的全球化应用。
  在产能扩张方面,正大正稳步推进多个百万头级别的生猪全产业链项目。位于重庆綦江的100万头生猪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一期工程预计于2026年投产;湖北崇阳县的同类项目已在2024年实现出栏90万头,百万头屠宰及食品深加工项目正在加速建设。广西来宾陶邓镇的6000头种猪场项目投资逾1.6亿元,建成后每年可提供18万头优质仔猪。湖南湘西北地区的10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已建成两个6000头种猪场和一座年产40万吨的饲料厂,整体投资达11亿元,预计2027年底全面完工。此外,江西徐埠镇的2400头育肥场也即将于10月投入运营。这些项目的密集推进,彰显了正大在中国市场的长期深耕决心。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正大正加大在种源端的战略布局。近期,其与四川汶川县合作投资1.25亿元,共建现代化GGP顶级种猪场,规划年出栏40万头生猪。该项目引进国际优质种猪资源,采用先进的基因选育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旨在强化核心种群的自主可控能力,打破高端种猪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种业是畜牧业的‘芯片’,此举不仅提升了正大的育种竞争力,也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放眼全球,正大的野心不止于中国市场。凭借在东南亚长达数十年的经营积累,其在当地拥有广泛的零售网络、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而东南亚本身是猪肉消费重地,仅越南一国年生猪需求就高达4500万至5000万头,占肉类总产量近六成。然而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当地产能不足,价格高企,亟需引入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此时,中国养猪企业在历经多年竞争后,已形成高效的楼房养猪体系、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机制以及成熟的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
  正大正是这一趋势的最佳连接者。它既了解中国市场的发展逻辑,又深谙东南亚的本地需求,能够充当中国养猪技术‘出海’的桥头堡。通过与牧原、扬翔等企业的合作,正大可将国内领先的楼房养殖、精准饲喂、数字监控等模式复制到海外,帮助当地提升生产效率、稳定猪肉供应,同时为中国企业开辟新的增长空间。例如,牧原已在越南设立全资子公司,输出猪场设计与技术服务;扬翔则依托中国—东盟生猪产业创新联盟,推动区域内的联合研发与标准共建。在这一过程中,正大不仅是参与者,更是组织者和平台搭建者。
  综上所述,正大集团正在构建一个横跨中外、贯通上下游的现代农业生态体系。它以战略合作整合行业顶尖资源,以重大项目夯实产能基础,以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并最终依托国际化布局实现价值跃迁。这场围绕‘猪’展开的大棋局,实则是对中国乃至全球农牧食品产业格局的一次深刻重塑。未来,随着更多合作成果落地和海外市场的逐步打开,正大或将重新定义现代养猪业的边界与可能。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