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全国生猪价格持续探底,市场情绪低迷。根据智农通APP行情宝最新数据,10月9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已降至11.45元/公斤,较前一日再降0.16元/公斤,月环比跌幅高达15.19%,同比更是大幅下滑36.2%。这一价格不仅刷新了今年的最低纪录,更跌破了2022年的历史低点,行业正式进入“冰点时刻”.
  从区域表现来看,全国22个省份猪价下跌,仅3个省份出现小幅上涨,其余地区保持稳定。其中,新疆以10.75元/公斤成为全国价格最低的省份,而浙江(除海南外)则以12.22元/公斤位居榜首。陕西降幅最为明显,每公斤下跌0.40元;内蒙古和吉林相对坚挺,均价微涨0.05元/公斤,显示出局部市场存在一定的抗跌力量。
  当前生猪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整阶段,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尽管部分地区因散户惜售和二次育肥需求回升带来短暂支撑,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供需失衡的局面。养殖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部分主体被迫加快出栏节奏,甚至降价抛售,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与此同时,屠宰企业因终端消费疲软,白条肉销售不畅,订单减少甚至取消,压价收猪已成为普遍现象,形成‘越卖越亏、越亏越卖’的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地区近期出现二次育肥回暖迹象。由于猪价跌至低位,部分养殖户和投机性买家开始入场补栏,希望通过后期价格上涨获利。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市场供应,缓解了局部地区的下跌速度。然而,这种短期操作对全局影响有限,难以扭转产能过剩的大趋势。相比之下,华北、华东等传统消费区受制于需求低迷,屠宰量持续下滑,价格承压明显;华南与西南地区则因出栏集中叠加消费乏力,养殖端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加速去化存栏,市场信心严重不足。
  展望后市,短期内猪价反弹动力依然不足。虽然冬季腌腊季和节日消费临近,或将带来阶段性需求回升,但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处于高位,未来几个月的出栏压力依旧沉重。供需基本面未见实质性改善,价格底部震荡或将成为常态。业内专家提醒广大养殖户:面对剧烈波动的行情,应理性应对,避免盲目压栏或恐慌性抛售。与其赌行情走势,不如专注提升养殖效率,降低饲料、防疫和管理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才是长久之计。
  在这轮周期低谷中,唯有稳生产、控成本、强管理的企业才能穿越寒冬。对于行业而言,每一次价格探底都是一次洗牌过程,也是转型升级的契机。未来,谁能率先实现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谁就有可能在下一轮猪周期中抢占先机。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