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冰城哈尔滨迎来了一场行业盛会。2025年9月25日下午,‘南北猪业交流会暨猪场精益生产研讨会’在万达文华酒店隆重召开。作为‘东北养猪交流会暨第三届黑龙江TOP40猪业峰会’的重要分论坛,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协会代表、知名专家学者、大型养殖企业负责人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媒体代表共计200余人齐聚一堂。会议以‘南北协同、精益管理、创新驱动’为核心主题,聚焦当前生猪产业发展的关键议题,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技术革新与精细化运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次活动由史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史记育种)冠名支持,为全国猪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会议伊始,辽宁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秘书长潘春艳主持开场。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助理杨平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养猪业正处于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南北方在资源禀赋、养殖方式、市场结构和消费习惯等方面各具特色。他强调,未来的发展必须打破地域壁垒,深化区域协作:一方面要推动南北资源互补与经验共享,释放协同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尤其是在智能化、标准化和绿色循环等领域持续突破。同时,他特别提出‘精益生产’是应对成本压力、提升竞争力的生命线,呼吁全行业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史记生物首席科学家傅衍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东北地区发展现代养猪业的独特优势——气候凉爽、饲料资源丰富、土地广阔且生物安全条件优越。他指出,美国规模化养猪模式注重投入产出比与智能化管理,其高效率的粪污还田体系尤其适合东北地区的农业生态特点。基于此,史记生物正全力推进尚志遗传核心场建设,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集国际先进育种技术、智能管理系统与高标准生物安全于一体的国家级种猪示范基地,为中国种源自主可控提供有力支撑。大北农集团高级副总裁吴文也表示,近年来东北养猪产业在粮饲一体化、良种攻关和种养循环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期待在智能猪场建设、区域品牌塑造等领域与各方深化合作,共享产业升级红利。
  在专题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围绕‘健康养殖’‘营养优化’‘财务管理’与‘智能装备’等维度展开深度分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执行会长王爱国作题为《健康养殖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主题演讲。他系统阐述了‘全健康’理念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强调人类健康、动物健康与环境健康的三位一体关系。通过推广母系猪平衡育种、精准饲喂策略、批次化生产模式及科学后备母猪使用年限管理,可显著提升母猪年产胎次与断奶仔猪数,同时增强生物安全水平和动物福利保障,实现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福建倍思达生物创始人黄庆祥则聚焦‘膳食纤维’这一新兴营养要素,带来《纤维给猪场带来的价值》的精彩分享。他介绍,倍思达作为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制定单位之一,已牵头参与饲料原料中膳食纤维测定方法的标准建设。研究表明,在日粮中科学添加功能性纤维不仅能改善肠道健康、降低腹泻率,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抗生素依赖,从而帮助养殖场实现降本增效。公司已形成覆盖猪、鸡及宠物领域的多元化产品线,并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纤维营养在畜牧生产中的科学普及与广泛应用。
  兴兴点点业财咨询创始人陈兴从财务视角切入,提出了独创的‘一头猪的经济账’分析框架——‘五角星模型’。该模型将盈利能力、财务健康、发展质量、现金韧性和运营效率五大维度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彼此关联、相互制衡。他认为,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环节的技术比拼,而是整个管理体系的闭环协同能力较量。只有建立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机制、强化现金流管理、优化资本结构,才能在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生存力与发展力。
  在设备与环境管理方面,河南恒银自动化科技销售总监付瑞珍详细解读了液态饲喂系统的演进路径与实际成效。她指出,经过十年在中国市场的实践验证,自动化液态饲喂系统已在提高采食量、改善消化吸收、节约饲料成本及减少粉尘污染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其公司推出的‘赛尔特’系统融合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支持远程监控与个性化饲喂方案定制,真正实现了‘智液未来’。深圳市中建南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应姣则重点介绍了猪舍空气过滤系统的必要性与技术原理。通过初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联动,可有效阻断蓝耳病、非瘟等重大疫病通过空气传播的风险,大幅提升猪场生物安全等级,为高密度养殖保驾护航。
  在随后的圆桌交流环节,由黑龙江省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兼猪业分会会长刘宗虎主持,来自南北各地的行业代表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南方精耕细作、环保要求严苛,北方资源丰富、规模潜力大,两地在种猪繁育、饲料配方、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方面各有优势,具备极强的互补空间。代表们建议应建立常态化的南北对话机制,探索跨区域联合育种、共建共享物流与屠宰加工网络、推动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等合作模式。同时,要坚持以‘节粮、高产、抗病、低排放’为目标,持续推进精益生产落地,强化数据驱动决策,全面提升养殖效率与抗风险能力。
  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面临市场周期波动加剧、疫病防控形势复杂、环保政策趋严、饲料成本高企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南北交流平台,更清晰传递出一个共识:唯有走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根本转变。通过加强区域协作、推动技术集成、优化管理模式,中国猪业有望在全球舞台上构筑起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迈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