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以来,国内猪肉市场呈现出“国产跌、进口涨”的分化走势。受欧盟反倾销事件影响,进口猪肉产品价格一度快速拉升,其中肋排单日最高涨幅达到4000元/吨。但国产猪肉价格并未受到带动,白条猪肉均价甚至跌破17元/公斤大关,创下年内新低。展望四季度,国产猪肉价格有望低位小幅回升,而进口猪肉预计将维持缓跌趋势。
9月5日,商务部发布对欧盟进口猪肉及副产品的临时反倾销措施,以保证金形式实施。该政策迅速传导至市场终端,进口肋排、猪头、猪脚等产品价格在9月上旬出现明显上涨。特别是来自欧盟的肋排,由于餐饮渠道认可度高,下游采购积极,进口商报价大幅推升,部分欧盟肋排报价涨至37000-38000元/吨,市场一度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据卓创资讯统计,进口肋排均价在月上旬上涨了3500元/吨,猪头和猪脚也有每吨数百至上千元的涨幅。不过随着中旬下游拿货节奏放缓,进口价格出现小幅回调。
与进口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猪肉价格持续走低。截至9月16日,国内标准白条猪肉均价降至16.82元/公斤,首次跌破17元,同比降幅超过三成。尽管遇上开学季和中元节备货,但终端需求恢复乏力,市场呈现供应过剩状态。与此同时,国产冻品猪肉也因鲜冻价差收窄、下游采购意愿低等原因,价格未见起色。部分屠宰企业为清理库存,甚至主动降价销售,进一步压制整体行情。
短期来看,9月下旬国产猪肉供应仍然充足,价格继续承压。尽管双节临近可能推动需求阶段性回升,白条肉价存在反弹空间,但预计幅度有限,整个9月均价仍可能环比小幅下跌。冻品销售难有明显起色,屠宰企业大多以稳价走量为主。
展望四季度,国产鲜猪肉价格有望低位小幅上涨。从供应端看,四季度适重猪源将增多,且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市场呈现供需双增格局。但由于三季度养殖企业降重出栏较多,导致大猪供应偏紧,养殖户可能存在压栏增重行为,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白条猪的实际供应量。卓创资讯预计,四季度鲜肉价格累计涨幅不超过5%,难以突破18元/公斤大关。冻肉价格受支撑有限,整体波动幅度不大。
进口猪肉方面,四季度可能延续缓跌态势。今年以来猪肉及副产品进口量保持增长,海关数据显示,1-7月猪肉进口量同比增长4.11%,猪副产品进口量增长2.85%。在高库存和走货不畅的背景下,进口商对后市预期偏空,四季度可能采取降价促销策略。预计进口猪肉价格整体维持缓跌状态,累计跌幅在5%-10%之间。
整体来看,当前猪肉市场供需结构仍以宽松为主,国产猪肉价格低位运行已成常态。随着反倾销政策落地和季节性需求回升,四季度市场或迎来小幅波动,但整体上行空间有限。进口猪肉受政策和库存双重影响,价格优势逐渐减弱,未来进口量有望进一步下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