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养猪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行情好时,一头猪赚一千;行情差时,一头亏八百。但真是这样吗?

我们走访了上百家规模猪场,发现一个真相:真正赚钱的猪企,不是等风来,而是造风者。


他们不抱怨行情,不责怪疫情,而是默默把造肉成本做到6字头、5字头,甚至更低。

你怎么管猪,决定了你的猪效;
你怎么管人,决定了你的人效;
你怎么管钱,决定了你的财效。

而这三点,恰恰是精益生产的核心。


01

为什么说“精益生产”

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场生存革命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蓝耳病影响每头猪成本 147.6元

育肥阶段占全程造肉成本的 70%

断奶负增重、料肉比、出栏天数……每一个指标背后,都是真金白银

你说你要降本,你要增效,你要赚钱。
但如果你连这些数据背后的逻辑都没搞清,你怎么可能打赢这场仗?

精益生产,不是让你“省”,而是让你“精”。
是通过系统性的数据管理、流程优化、人才复制,实现从“会养猪”到“会经营猪”的跨越。

02

管好猪

从“看病养猪”到“数据养猪”

以前养猪靠经验,现在养猪靠数据。

我们见过太多猪场,还在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背”的方式判断猪健康。
不是说不重要,而是——不够准、不够快、不够系统。

真正的高手,早就开始用数据说话:

断配率从89%提到91%

受孕率从89%提到93%

造肉成本从8.7元降到6.8元

这背后,是一套完整的生产白皮书 + 对标体系 + 实时监测系统

比如蓝耳病,不是“防不住”,而是你没建立科学评估—实效方案—实时监测—长期稳定的闭环。
比如高繁母猪,不是“生得多就赚得多”,而是你没解决心肺功能、营养通路、泌乳性能背后的基因短板。

精益养猪,就是要把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变成可衡量、可优化、可复制的数字模块。


03

管好人

从“雇人干活”到“培养人才”

养猪行业最缺的是什么?
不是资金,不是技术,是

尤其是懂经营、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很多老板抱怨:“员工不好管、留不住、干不好。”
但你想过没有:你有没有给他清晰的路径?有没有给他成长的系统?有没有给他值得留下的理由?

PTT养猪学习院这5年做了145个精益生产项目,落地30+实效教练,总结出一套人才复制体系

不是培训,是陪跑

不是上课,是上手

不是听讲,是实战

我们从“怎么做”到“为什么这么做”,从“技术要点”到“管理逻辑”,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闭环”。

人效提升,不是靠KPI压出来的,是靠系统带出来的。


04

管好财

从“埋头养好猪”到“抬头算好账”

很多养猪老板是技术出身,懂猪不懂财。
结果就是:猪养得不错,钱没赚多少。

财务思维不是让你变成会计,而是让你知道:

钱花在哪里效率最高?

哪些成本是硬成本?哪些是软成本?

如何通过数据决策,而不是凭感觉?

比如:
你是否算过,一头母猪从断奶到再配种,每延迟一天,损失多少钱?
你是否清楚,育肥阶段每差0.1的料肉比,影响多少造肉成本?
你是否知道,员工操作不规范,导致的隐性损失有多少?

财效提升,不是砍成本,而是提效率。
是通过流程优化、数据对标、资源整合,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05

案例说话

是怎样用精益生产实现千万效益的?

案例1:某集团公司——产房效率提升

  • 背景:5000头母猪场,产房掏产率高,断奶重偏低
  • 方案:产后护理流程优化+饲喂方案调整
  • 成果:
    • 掏产率从3.6%降至0.4%
    • 仔猪头均断奶重提升0.31kg
    • 成活率提高了2.6%

案例2:某规模猪场——繁殖性能优化

  • 背景:窝均健仔数低,死胎弱仔多
  • 方案:配种时机精准管理+营养调控
  • 成果:
    • 窝均健仔数提高1.29头
    • 死胎减少0.58头/窝
    • 出生重提高50g/头

案例3:某规模猪场——子宫炎防控

  • 背景:子宫炎比例达10%,断配率低
  • 方案:防控方案调整+配前优饲强化
  • 成果:
    • 子宫炎比例降低5.63%
    • 受胎率提升13.62%
    • 分娩率提升16.7%

06

你不是在养猪

你是在经营一个生命系统

养猪从来不是一个简单重复的劳动,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融合了生物技术、数据管理、人力资源、财务模型……

你要做的不是追赶行情,而是构建自己的能力壁垒

  • 你的猪效,决定了你的成本底线
  • 你的人效,决定了你的组织天花板
  • 你的财效,决定了你的发展速度

精益生产,就是帮你把这三点打通,从一个“养猪人”变成一个“经营者”。

文章来源:养猪学院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